东莞以劳务协作模式帮助昭通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东莞时间网 2019-10-31 09:08:00

■巧家县勤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将草莓进行包装

“零就业”贫困户一人就业,就能带动一家人脱贫。推广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驿站(车间)等就近就业扶贫模式或转移就业,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进行免费培训,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送技能、送岗位、拔穷根。三年来,在东莞的帮扶下,昭通市6个县(区)就通过这种劳务协作模式,累计帮助昭通贫困人口转移或就近就业5.88万人次,成为贫困户脱贫最直接、快速的脱贫渠道。

就近就业

卡户赚钱顾家两不误

10月25日上午8点30分,巧家县马树镇马树社区海坝官家碑小组的卡户隋文华,准时来到了离家不到1公里的勤丰园草莓种植基地的分类、包装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她熟练地将众多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草莓分类装盒,一个多小时,她就分装了100多盒成品草莓。

“每天能分装完1000盒左右,每盒工厂给0.5元。”50岁的隋文华一边分装草莓一边告诉记者,勤丰园草莓种植基地几年前就在马树镇经营了,但是,当时由于没有学过分类、装盒等技术,她和许多邻居一样,只能干瞪眼。去年,东莞扶贫干部获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与勤丰园草莓种植基地进行沟通,并积极协调巧家县妇联,投入20万元在马树镇开展技能培训。隋文华和30多位邻居报名参加,经过2个月的培训和实操训练,隋文华和30多位邻居一同进入了勤丰园草莓种植基地的工作车间。

隋文华说,在种植基地上班前,她是纯粹的农村家庭妇女,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全靠丈夫在外打临工,日子过得非常紧张。通过政府的免费培训,开始工作后,她成为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由于公司没有明确规定工作时间,她还能照顾到家庭。

在隋文华忙得热火朝天的同时,在30公里外的老店镇治乐村杨的中蜂养殖基地,当地村民赵久昌也在一个个蜂箱之间来回检查,他和隋文华有着相似的经历,如今每天到蜂场工作5个小时,每月就能拿到近3000元的收入,务农、上班两不误。

■威信县金宏翔电子扶贫车间,工人们在作业

实际上,自从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工作开展以来,有许多昭通人和隋文华、赵久昌一样,通过东莞扶贫干部的组织协调实现就近满意就业。除了通过培训协助贫困户就业外,在广东省第五工作小组的协调下,东莞对口帮扶的昭通6个县(区)依托引进的企业把扶贫车间设到贫困村,数量达28个,吸纳卡户802人就业。如立时电子在昭阳参与了15个扶贫车间运营,吸收卡户327人就业;镇雄宝涛服装厂设立扶贫车间2个,吸收卡户39人就业;威信兴源木业、众联手工艺等设立扶贫车间3个,吸收卡户269人就业;鲁甸银科电子设立扶贫车间1个,吸收卡户10人就业。

转移就业

残障人士也能在莞务工

除了就近就业外,莞昭两地协作的转移就业也是贫困户脱贫的主要渠道之一。王凤龙是昭通市镇雄县木卓镇村民,他是一家7口人中唯一在外打工赚钱的。2017年,他在务工时受伤,右手小臂被截肢。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将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自强的王凤龙觉得,不能光靠政策救济,他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

他想就业的愿望,在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下实现了。木卓镇对接东莞扶贫小组与东莞力辉电机有限公司达成残疾人就业合作协议,启动针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王凤龙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免费培训,去年10月,王凤龙和另外6名残疾人坐上免费大巴来到东莞进厂上班。“工作环境很好,政府还派人驻厂给我们提供方便。”他说。

在东莞,和王凤龙一样经过岗前培训实现就业的昭通人超过2万人,他们都是东莞、昭通两地劳务协作的受益者。自2016年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莞昭两地各级政府精准对接、精准组织、精准落地实现稳岗协同,搭建起了昭通劳动力与东莞用工企业之间的稳固桥梁。如昭通市昭阳区在2017年初,成立“莞昭人才服务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实现需求对接,2018年又在东莞市石碣镇成立昭阳区驻东莞市劳务工作站,双方双向互通,帮助昭阳务工人员在东莞稳定就业,累计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就业5000多人次,其中转移到东莞2056人次。

统计数据显示,三年多来,劳务协作累计帮助昭通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5.88万人次。

王子玺/文 蓝业佐/图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