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太平手袋厂女工讲故事
i东莞 2019-12-18 15:16:06

今天(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正式落成启用。

作为中国内地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从1978年落户太平镇(虎门)到1996年12月清算结业,短短18年的时光却承载了非凡的意义——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标志。

i东莞记者采访到太平手袋厂的“开荒牛”——第一批女工们,一起来听听她们与手袋厂的故事吧!

陈雪萍:经历特殊“考试”

张子弥先生露出满意笑容

“我是太平手袋厂的‘开荒牛’”,今年78岁的陈雪萍当时就是技术工人,她有幸经历了一场特别的考试。太平手袋厂建设前夕,港商张子弥拿出一个样品出来,希望工人们能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经过陈雪萍等人的研究试验、整整熬了一个通宵后,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手袋送到了张先生面前,张子弥对着手袋里里外外反复端详了许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即拍板要投资200万元港币,太平手袋厂就这样诞生了。

谭月娥:全厂效率最高

奖励香港旅游

“我当时是车间里速度最快的车工。”今年65岁的谭月娥,至今能想起当年的威水史,因为速度快,是全厂第一名,一年拿到了3000多元的收入,80年代初得到了厂里到香港旅游的奖励,“当时非常了不得!”

她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赶工,有一次三天三夜没得休息,因为太平手袋厂采用计件工资制度,多劳多得,所以大家干劲十足。

陈伟芬:捐出陪伴大半辈子的杯子

由衷感谢手袋厂对员工的关怀

今年65岁的陈伟芬也是太平手袋厂的第一批员工,作为一名管理层,她对这个厂充满感情。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子弥先生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几乎每个人都送了一个陶瓷杯,并在上面印上名字。这一个杯子,伴随着陈伟芬走了大半辈子,至今保养完好,闻讯东莞要建太平手袋厂陈列馆,陈伟芬慷慨地捐出了这个杯子。

苏秀仪:捐出珍贵缝纫机

这台缝纫机只可以留在虎门

70岁的苏秀仪曾任太平手袋厂副厂长,主要抓生产。她捐出了家里的一台“珍贵”的缝纫机给陈列馆。这台盛家牌缝纫机,是太平手袋厂引进的第一批电动缝纫机,也是她当年在厂里使用过的缝纫机,工厂结业时,她买了下来,用来缝衣服、做手袋,一直使用着。她直言,缝纫机质量好非常好用。曾多次有人提出高价收藏,她一直不舍得。得知陈列馆要筹建,她毫不犹豫地捐赠出来:“这台缝纫机只可以留在虎门。”

缝纫机哒哒哒钉钉钉......

虎门一个手袋上的小小拉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序幕,也拉开了东莞制造的序幕.....

图文/i东莞记者 杨艳玉

编辑:杨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