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放大招!每千人需配40个高中学位,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占比要达到8成
i东莞 2019-12-31 12:28:26

▲资料图,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石排中学。记者 蓝业佐 摄

每千人需配40个高中学位,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占比要达到8成……为解决学位不足、教育不均衡等问题,东莞又有大动作了!

按照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2020年我市将全面铺开各镇街、园区基础教育专项规划(2020-2035年)的编制工作。市教育局与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共同研究制订出《东莞市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指引》(下简称《指引》),填补我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空白,为我市近中远期教育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法定依据。

按照《指引》,东莞每千人需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位为45座、95座、40座、40座(其中普通高中25座、中职15座)。小学覆盖区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250公顷且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初中覆盖区规模不超过250-400公顷且服务半径不超过2500米。同时,还实行推荐办学规模刚性约束,要求小学不低于36班、初中不低于36班、高中不低于48班,引导集中办学,提升办学品质。

各镇街、园区需在2020年5月31日前完成属地基础教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上报市教育局审查。

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占比要达到80%

为助力我市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保障全民享有包容、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完善教育设施布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式办学。《指引》建立了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在学前教育阶段,公办幼儿园占比要达30%,在园幼儿数达50%;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占比要达到80%,在园幼儿数达80%。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要100%满足户籍、各类人才、台侨子女及符合积分制有关要求的随迁子女入学需求。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在民办学校就读享受学位补贴的人数占随迁子女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50%。

每千人需配40个高中学位

《指引》提出,全市要开展现状教育设施摸查,对各个学校的用地范围、办学规模、办学性质及实际在校人数等逐一登记造册,形成各个学校“一校一档”以及全镇现状学校“一图一表”。 从学校空间分布、学位数量及办学质量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全镇(街道、园区)现状基础教育设施服务水平,明晰发展短板。

在结合镇街发展目标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城市更新、TOD、土地收储等建设需要,科学预测远景居住人口规模。结合我市人口结构特征及周边同类城市经验,优化教育设施千人指标与生均用地标准,实现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扩大学位供给。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千人学位指标为45座、95座、40座、40座(其中普通高中25座、中职15座);

同时,结合学校的实施时序及区位,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均用地指标划分为两档,分别为10㎡、12㎡、15㎡、18.7㎡(低标)以及10㎡、15.3㎡、19.6㎡、22㎡(中标)。

办学规模刚性约束:高中不低于48班

《指引》要求,落实“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划分学校覆盖区作为服务范围,小学覆盖区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250公顷且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初中覆盖区规模不超过250-400公顷且服务半径不超过2500米。同时,结合覆盖区合理进行学校选址,实现就近入学,形成全镇(街道、园区)规划学校布局“一图一表”。

根据要求,还将实行推荐办学规模刚性约束,要求小学不低于36班、初中不低于36班、高中不低于48班,引导集中办学,提升办学品质。

入库学校202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了保障学校的实施落地,《指引》提出,各镇街(园区)要借力城市更新捆绑实施机制,在存量地区推动一批规划学校落地。以学校覆盖区作为设施捆绑范围,一旦更新项目启动,需按本专项确定的办学性质与规模,优先移交教育用地;完善新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机制,建立各镇(街道、园区)配套教育设施台账,纳入新增居住用地公开出让的条件,一并确定建设义务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同时,各镇街(园区)将制定近期新建及改扩建的具体安排,形成近期实施计划项目库。纳入近期项目库的幼儿园、小学及初中学校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办高中须在2025年前完成相应的土地整备;生均用地均适用低标。近期项目库由各镇(街道、园区)统筹建设进度、由市教育局实施年度考核,确保快速、有效补足教育资源的短板。

全媒体记者 覃志杰 王子玺 通讯员 杨美玲/文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官登禄

编辑:黎骏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