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响,“神兽们”没法如期“回笼”,只能宅在家里上网课。“非常规”假期的亲密相处,给家庭亲子关系带来了巨大考验,加上网课冲击,疫情之下凸显的各种家庭教育问题让不少家长倍感压力。有不少家长吐槽道:与“神兽”斗智斗勇的故事每天不断上演,其间甚至还发生亲子冲突。
那么,居家网课期间,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呢?我们请来了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教育心理高级讲师、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教育厅“百系列”优秀心理教师许晓霞为大家支招。
▲资料图
挑战1:
家长耐心耗尽 孩子满腹苦水
家住南城的郑女士,家里有三个小孩,疫情期间全部宅在家里上网课。老大、老二都是初中生,按照学校的学习安排,宅家上网课;老三今年6岁正在读幼儿园,为了不让他闲在家里,一大早也给他报名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线上课程。
说起三个孩子同上网课的经历,郑女士无奈地说,“三个孩子总体来说都很听话,但是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暴击伤害’。上网课初期,孩子们让人很头疼,当然这与自己的管理办法也有关,幸亏都熬过来。”
从亲密转为各种“嫌弃”,郑女士说假期期间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感觉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假期初亲密无间,但自从网课一开,关系就慢慢变得不‘和谐’了,自己白天除了要做家务,还要按不同课表监督三个孩子上网课,记笔记、拍照录视频给老师反馈,下载各科老师的学习清单,有时还要辅导孩子的作业,简直忙得焦头烂额。
老大老二都正处在青春期,表现最为普遍的一点就是嫌父母啰嗦、唠叨。“有时候看到他们不当的学习方式,忍不住唠叨几句,这时很可能就要被这群青春期的孩子们‘嫌弃’了。”
不过让她头疼的还是孩子的不自觉,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当你问他们作业做完了没有,收到的答复是‘嗯嗯’,结果老师检查作业时,已交作业名单却没有他们,有时真的气得‘发毛’。”还有的时候,还会借上网课为名,躲在房间里偷偷地玩电子产品,可家长又不能过多走进房间去监督,担忧影响他们的学习,引起他们的反感。
/家有妙招/
不妨开家庭会议,与孩子坐下来聊聊
一边是家长如此狼狈,另一边孩子们也有不少抱怨。这期间,郑女士也不断总结经验,并召开了家庭会议,把居家学习出现的问题都放在明面上,全家人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会议上,他们充分讨论了电子产品使用、学习检查、集体运动等问题。经过全家讨论得到的结论,孩子们都很乐意接受,并很遵守规则,家庭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很亲密。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现在他们上网课的时候,除了年幼的老三需要我陪同学习外,另外两个孩子让他们静静自我学习就好。”郑女士说,趁着他们上网课的时间,最近自己也借此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钻研美食等,感觉自己的心情舒畅不少。
挑战2:
亲子关系从和谐走向对抗
妙君是个二年级的小姑娘,学习成绩不错,平时放学回家也会先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候会磨蹭,总的来说还算省心。
一上网课情况就大变样了:早上10点不起床,晚上10点不睡觉。5、6节网课要上一整天,叫她写4个生字1个小时写不完……最让妈妈周玲崩溃的是妙君好像开启了“免打扰”模式,电视在播网课,她专心致志玩橡皮、明目张胆地发愣……轻声细语地提醒她,她根本听不到。“我只有大声吼她才能回神,刚开始吼她,她还会想哭,现在已经习惯了,吼完该干嘛干嘛,我都快吼出喉结了。”
周玲开启咆哮模式后,虽然能在女儿网课神游时把她拉回来,但往往上完课问妙君学了什么,孩子也是一问三不知。“网课不学新课,其实内容很少,语文就背背古诗,数学就是看一些趣味视频,也有美术课、音乐课。我就想不通她为什么不认真。”周玲也尝试过奖励:要是认真上完两节网课就可以看二十分钟动画片,但结果让她跌破眼镜:“下午我去上班前让她调好闹钟看20分钟,晚上下班回来她还在看,说是忘记了。”从此奖励看电视的选项也从家庭计划中划去了。
最让周玲郁闷的不是孩子学了多少,而是她和女儿都很痛苦:“她天天死气沉沉的,我也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两个人都不像以前可以一起玩,一起聊天了,变成了对抗关系。”
/家有妙招/
换位思考,适当增加一些兴趣课程
这种胶着状态的转折出现在两周前。妙君哭着说很想上学了,要给班主任徐老师打电话。“听孩子跟老师说在家很无聊,想老师、想同学了,我也很难受。”周玲告诉记者,她当天也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聊了很久,老师告诉她妙君是个很多元化的孩子,成绩也不错,建议她不要每天压着孩子学习:“老师说让我每天给她加一些兴趣课程,比如捏彩泥、剪纸、做菜等等,让孩子对每天的学习有盼头,就不会这么抵触在家上网课。”
最近两周,周玲按照老师的建议每天上午、下午各给孩子加了一节兴趣课,晚上有时间她也陪妙君玩一会飞行棋,孩子的整个状态都不同了。“每晚都会和我商量第二天上什么兴趣课,白天网课也积极很多,变得认真了,基本不用我再提醒,想着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周玲感叹:“小学低段的孩子自律性最差,但家长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能简单地强压他们,按照孩子的特性帮他们安排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很有必要。”
/名师支招/
上“网课”引发亲子关系紧张?解决妙招来了!
疫情期间,不知道您孩子是否也遭遇了以下困扰:情绪欠佳、学习状态不好、把控不住玩手机、运动量不足、亲子冲突不断?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共同做好心理防护呢?别担心,许晓霞为家长们准备了一些锦囊妙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接纳理解,学会与孩子聊天
“居家学习,学习氛围、条件无法跟学校相比,加上长时间在家里不能外出,心情容易压抑、烦躁,孩子学习相对比较散漫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责怪孩子,可能会使他对学习产生更负面的情绪。” 许晓霞表示,请各位家长理解孩子当下学习的不容易,用温和的态度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做得不够的方面,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比较平静和理性地面对问题,也更愿意去努力。
不少学生表示,在家父母最喜欢跟自己谈学习,什么话题最终都会扯到学习上,让他们烦恼不已。许晓霞表示,家长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沟通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时却容易让孩子自尊心受伤。请家长充分地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即使他容易犯错、笨手笨脚、言论偏激,也去赞赏他的独立见解、努力尝试,这样,孩子才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也才会有强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那么,聊天聊什么话题比较合适呢?许晓霞说,家长们不妨多跟孩子谈谈国事民生、热门电影、家里长短等更有思想性、趣味性的话题。家长想要与孩子有更多共同话题,需要与时俱进,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喜好,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科学管理,劳逸结合
在线上教育期间,电子产品的使用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感到困惑。对于自控力比较差的孩子,许老师建议家长们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会议,彼此就怎样使用更合理、什么时间用、用多久、需要父母提供什么帮助等进行讨论,协商形成使用约定并用纸写下来,以便更好地使用电子设备。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宽容,也需要您的科学管理。
此外,长时间宅在家里,孩子容易产生厌烦、焦躁的情绪,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既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懂得感恩,家庭责任感更强,同时在参与过程中增加亲子互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孩子每天在家,学习之余做做家务,一起锻炼身体,玩玩游戏,劳逸结合,也是对生活的调剂。
全媒体记者 覃志杰 黄月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