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失传的传统美食 探访手工濑粉传承人
i东莞 2020-05-12 15:51:06

在老厚街人的生活中,离不开濑粉。

无论是早餐也好,当地人结婚、做寿,都会吃濑粉,濑粉成为代表喜庆的食品。

厚街濑粉的外形很长,寓意为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随着流水线生产的普及,传统手工制作的濑粉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做了。

余植华,余师傅就是少有的仍在坚持手工制作濑粉的手艺人。

位于厚街上栅的一家手工制作濑粉店,每天凌晨两三点多,余师傅忙碌的身影就会在这里出现。

检查原料,烧炉制作,这样起早摸黑的日子。

对余师傅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东莞人很喜欢“起早”来吃早餐,

所以他手工制作的濑粉需要五点多成品出炉。

余师傅每天开着从小货车,从厚街去虎门,各个镇街跑,沿路给老主顾们送货。

近40年来

余师傅在厚街基本靠生产濑粉

经营维持家庭生计,

他制作的濑粉口感好、筋道足,

很受附近居民欢迎。

现在余师傅做的濑粉已经在东莞小有名气

很多顾客会从其他镇街

专程来到厚街上栅

购买几斤手工濑粉

街坊都说,

“余师傅做的手工濑粉

既比市面便宜又有着熟悉的味道。”

看到街坊、老顾主

喜欢自己做的濑粉

余植师傅骄傲地说,看到大家吃上新鲜的濑粉,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满足感油然而生。

一碗看似简单的手工濑粉

经过舂米、开粉、浸揉

和浆、濑粉、过冷等步骤

工序繁多且复杂。

“70℃的水温,要用手不停地搅拌,这样粉浆才会均匀。”

常年的劳作和高温的刺激下,

余师傅的的双手被岁月在上面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手上的皮肤留下了明显的疤痕

手也比平常人大了些许。

余师傅自17岁就开始,就跟父亲学习制作手工濑粉,到现在已经足足有40年了。

小时候,余师傅其实不太愿意跟着父亲做濑粉。因为这个工作需要凌晨起床,而且需要长时间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

但是作为家里的长子,必须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余师傅的父亲,余球是厚街濑粉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前几年,余老爷子去世了。

如今对于余师傅来说,继承这门手艺。养家糊口的压力没有那么重了,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愿望的继承。

余师傅说:“我不想把濑粉这项手艺放弃掉,我要完成我父亲的心愿。”

余师傅现在也在着手申请非遗传承人的工作。

他说,如果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将更加坚定了传承厚街濑粉工艺的信心。

希望将厚街的手工濑粉发扬光大。


文、图、视频   梁玉婷  黄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