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2020东莞两会预热 | 市政协委员唐安东:建议推动传统文化和艺术进校园,设立必修课
i东莞 2020-06-08 09:48:40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近年来,东莞从未停止过向“文化名城”迈进的脚步,文化建设一直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随着国家把文化、体育、旅游进行融合以来,利好的政策、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给东莞文艺工作者带来更加丰富的创作灵感。如今在东莞,不仅有畅销全球的科技产品,也有广受欢迎的文化活动。

“作为一名生活在东莞的文艺工作者,我感到非常的荣光。”东莞市政协委员、市文化馆相声演员唐安东(安冬)如是说。

立足东莞,创新形式推广本土英雄人物故事

东莞建城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多年来,东莞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一提到东莞,大家就想到许多非常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林则徐销烟池旧址、虎门炮台旧址、袁崇焕公园、南社古村、却金亭碑、蒋光鼐故居、可园等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改善文艺精品创作环境,深受《印象·刘三姐》等实景剧目表演的启发,安冬建议以林则徐、袁崇焕等英雄人物为例打造出属于东莞本土的实景剧目表演,把当年的英雄事迹通过实景剧目表演,一幕幕地重新展现在东莞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面前,让大家以最直观的形式观看东莞历史的重要篇章。

扎根东莞,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和艺术进校园

“传统文化和艺术是中国人的根,我们不能丢了自己的根。”安冬表示,相声、快板、小品、书法、国画、民族舞蹈等都是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希望传统文化和艺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作为一名相声演员,安冬对东莞有许多孩子乐于学习相声、热爱相声这一现象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去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那么东莞需要拓宽渠道传播传统文化和艺术。因此,他希望东莞出台相关政策,让传统文化和艺术走进校园,设立必修课,让孩子自主选择一种传统文化项目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程。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传统文化和艺术便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也便得以生生不息的传承。

文/苏祖洪

视频/苏祖洪 廖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