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凤岗对口帮扶仁化县城口镇恩村村:“红色头雁”引领乡村蝶变
i东莞 2020-07-03 12:29:32

▲驻村第一书记曾志成给贫困户中的孤寡老人送粮油

近日,仁化县城口镇恩村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曾志成马不停蹄奔走在村里,组织“两委”干部对已脱贫的37户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补齐各项短板,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恩村村位于城口镇西南7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382户1646人。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5万元,达到省定贫困村出列标准。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城口镇恩村村要巩固37户90人的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记者获悉,凤岗镇将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攻坚措施,对恩村村做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村相对贫困人口达到“八有”脱贫标准,贫困村达到“十项”出列标准,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

▲恩村村鸟瞰图

“头雁”引领

发展柑橘产业精准脱贫致富

“我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带给我新的希望。”近日,曾志成在入户走访谭梅香家庭时,谭梅香紧紧握着曾志成的手。谭梅香是2019年恩村村新增的贫困户,其丈夫在2019年初不幸中风丧失劳动力,家庭的重担压在谭梅香一个人身上,同时家中儿女正处于上学阶段,家庭负担重。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得知后,不仅为谭梅香落实了医疗养老、低保收入等政策性保障,并根据她特殊情况安排公益性岗位。同时,扶持她发展柑橘产业,种植柑橘3.5亩,增加收入。像谭梅香一样,经过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帮助而脱贫的还有82人。

▲驻村第一书记曾志成协助贫困户修剪贡柑

2016年以来,凤岗和韶关市文广旅体局作为恩村村的帮扶单位,共计发放扶持和奖励贫困户产业发展物资总价值27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在扶贫工作中,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十分重要。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恩村村党支部书记邓攸发更是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早期带领贫困户种植柑橘80亩,贫困户柑橘年产值达到60多万元。随后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便通过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立柑橘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年产柑桔1500吨。并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把柑桔种植作为村民增收主导产业,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一户一法”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增收。

2019年柑橘出现滞销,曾志成与恩村村党支部书记邓攸发两人合计,“既然线下出现滞销,那我们就搬到线上去卖!”他们便筹建了电商平台推广恩村村的柑橘,这不仅滞销的柑橘有了出路,还以每斤6.8元的好价钱卖出(同期当地售价为1.5元/斤),这让尚未脱贫的村民一起搭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快车,一起脱贫奔小康。

曾志成告诉记者,帮扶工作队除了柑橘产业,还计划帮扶恢复萝卜干传统生产产业。目前扶贫工作队已与某食品加工厂达成初步共识,恩村村可种植100亩萝卜作为供应,提高当地收入。记者了解到,扶贫工作队除了产业帮扶,还在教育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全方位发力助力脱贫攻坚。

“头雁”引领

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村容村貌提升

贫困村摘帽除了要激活产业致富脱贫,农村人居环境也不容忽视。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工作中,恩村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头雁”引领作用,统一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的思想,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曾志成告诉记者,恩村村里有一个2000平方米大广场,当时为了建设广场,村党支部7名党员带头贡献自留地支持建设,其他村民看到后也都纷纷效仿,整个广场的地没有花一分钱。现在,广场里篮球场、健身器材、休闲凉亭、舞台应有尽有,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秋收晒农作物的好地方。

▲环境改善

广场的建设只是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如今,恩村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等工作,恩村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道干净整洁、充满着古色古香,俨然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商的新农村。

▲村道整洁干净

恩村村还结合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城口镇红色特色小镇的机遇,依托千年古村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大力发展古村旅游,为恩村村特色农副产品提供更好的销售平台,进一步巩固脱贫长效,助力乡村振兴。

【数说脱贫】

城口镇恩村村贫困户37户90人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达到脱贫退出标准。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1.5万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97万元,与2015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5万元和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0.38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6.14倍和5.18倍。

全媒体记者 张喜林/文 

凤岗供图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