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始兴县花山村村容村貌
从始兴县出发,沿着县道X344,从武深高速高架下穿过后,岔路口右拐前行,就到了去年启用的韶关市始兴县沈所镇花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它的对面是一个新建的亲水公园。贫困户郑荣旺说,2016年以前,眼前的这一切都还没有。
改变,从东莞市塘厦镇对口帮扶花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塘厦镇派驻花山村第一书记范明辉介绍,在对口帮扶期间,除了帮助当地发展产业助力农村和贫困户脱贫,塘厦镇还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帮扶,2016年以来仅在花山村就投入社会捐助资金超30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
50亩皇竹草去年给每户贫困户分红3000元
去年年底,郑荣旺在皇竹草种植项目上获得3000元分红。
2018年,东莞市塘厦镇驻花山村扶贫工作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入了皇竹草种植项目。塘厦镇派驻花山村第一书记范明辉介绍,当时韶关当地一家渔业开发公司正在寻找皇竹草的稳定来源,这家公司养殖有机生态鱼需要大量皇竹草。
这是一个不愁销路的好项目,扶贫工作队将此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利用扶持资金成立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种植,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花山村大坪自然村的50亩皇竹草开始种植了。从前期清理滩涂地开始,项目就优先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打理。施肥、除草、收割……劳作一天可以赚到100元。郑荣旺有空就会去割皇竹草。
皇竹草一年可以割八九次。割好的皇竹草全部卖给合作的渔业开发公司。去年年底,合作社拿出5.7万元给参与项目的19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分红,每户分得3000元。
郑荣旺家也得到了分红。但在一开始,扶贫干部找他,希望他参与这个项目的时候,他心里并没有底。“以前没有种过,也不知道销售会怎么样。”郑荣旺回忆。当从扶贫干部那里得知公司包收购的时候,他同意了参与这个项目。现在,在皇竹草这个项目上,他每年拿到的分红和劳动所得近万元。
范明辉介绍,花山村总共有贫困户29户共7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9户。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实行兜底保障。有劳动能力的采取“造血”式扶贫。
皇竹草只是花山村的“造血”扶贫项目之一。范明辉说,还有水稻种植项目、旅游项目等,都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收益。对口帮扶以来,花山村的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1.2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1万元,贫困户也在去年年底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改造后的花山候车亭
社会捐助让村庄容貌蝶变
白天在外面忙活,到了晚上,郑荣旺时常会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周边散散步。
去年新建的亲水公园就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但在去年5月,范明辉刚刚到花山村时,公园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滩涂。“附近修路的时候,在这里挖了两个大坑。很危险,也不美观。”范明辉说。去年,塘厦镇出资300万元,给对口帮扶的村建设基础设施。他通过争取,拿到一笔资金建了这个亲水公园。
与亲水公园隔路相望的是2018年建好的村党群服务中心。“虽然在2018年就建好了,因为没有办公家具未启用。”范明辉驻村之后,找到塘厦镇两个社区帮忙额外捐助8.5万余元,于是,党群服务中心有了办公家具和空调。
“政府牵头,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帮扶,是塘厦镇开展对口帮扶的亮点之一。”范明辉介绍。2016年以来,塘厦社会捐赠资金中有超过305万元投入花山村的到村、户项目中。
从范明辉提供的资金工作台账可以看到,除了有3笔不到8万元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类,其他资金全部用于花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花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周边设施和环境升级工程、花山村公园建设、宣传文化活动设施建设、自来水安装到户工程、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等等。
这些项目的完工,让花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蝶变,一个美丽乡村呼之欲出。
■新闻特写
贫困户自己动手盖好小楼
郑荣旺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2016年,对口帮扶刚开始时,郑荣旺的儿子正在读大学,老婆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全家的支出,全靠郑荣旺打零工和3亩多田地种植水稻、花生、西瓜来维持。
“他很上进。”范明辉这样评价郑荣旺。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找到了工作。郑荣旺的家庭负担减轻了许多。他开始准备建新房子。本来他是可以申请房屋改造补助的,但是他想凭自己的努力,把房子建得更好一点,自愿放弃了补助。
7月2日下午,范明辉带着记者前往郑荣旺的新家。两层半的小楼外墙贴着瓷砖。家里只有郑荣旺的母亲在家。屋里宽敞明亮。听到大家夸新房子漂亮,老人家乐呵呵的。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他家里原来是泥砖房,是郑荣旺凭借自己的努力,用了两年多时间,一点点建起来的。”范明辉介绍说。
郑荣旺打零工主要是帮人建房子。他借了一点钱,分两年时间建起了自家的小楼。如今,建房子借的债已经还得差不多了,这要感谢东莞来的驻村干部的帮扶。
首席记者 林朝丰 记者 刘召/文
首席记者 郑琳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