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石科技生产的3D金属工艺品 记者 郑志波 摄
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一列中欧班列从石龙镇启航向北驶出。该列车满载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生产的轻工业和电子产品,横穿西伯利亚,奔向欧洲市场。据东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海关共监管国际班列55班次,同比增长17.02%。从石龙始发的中欧班列是东莞外贸首次转正的一个缩影。
在数据低迷了半年之后,6月当月,东莞外贸迎来首次转正的好消息。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4.9%,实现首次转正。其中,进口增长3.5%,出口增长5.8%。
外贸首次转正的原因是什么?记者采访发现,“做技术,转内销,办品牌”成为东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此外,转正既有企业市场倒逼下的自发突围,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培育与扶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此次转正说明东莞经济韧性较强,东莞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有稳定需求。
外贸型企业的突围秘籍
做技术转内销办品牌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而整体萎缩的国外市场让外贸型莞企处境艰难,穷则思变, “做技术,转内销,办品牌”成为东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广东金龙东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金龙东创”)凭借技术创新度过了疫情的艰难时刻,今年,一款金龙东创与清华大学联合,为苹果公司AirPods Pro设计的点胶设备,给公司带来2亿元的营收,截至2020年6月,该公司订单额已达4.6亿元,同比增长50%。“这一次疫情让国内企业对技术研发、创新的必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样凭借技术创新渡过难关的东莞市欧莱溅射靶材有限公司经理郭文明说。
在国外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外贸型莞企通过直播卖货、明星带货等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东莞康达玩具礼品有限公司(下称“康达玩具”)是其中一个生动案例。疫情期间,康达玩具开通淘宝、拼多多、1688等直播间,借助网络大V、明星的影响力增加曝光量,拉动内销,实现逆势增长。
据东莞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东莞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内外销比例调整为67.3:32.7,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是65.0:35.0,2018年是61.3:38.7。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内销比重的持续增加说明了东莞经济正稳步由“外向依赖”转为“内外并重”。
“坚持自主设计,坚持自主品牌,这也是我们给东莞制造业企业提醒的地方,一定要有足够的主动权。” 东莞微石科技公司(下称“微石科技”)总经理熊毛说。疫情期间,微石科技自主设计多款3D金属拼图,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莞企兴办自主品牌与东莞一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有关,近年来,东莞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打造玩具、婴童用品等重点产业集群,以“国际市场、国际标准、国际质量”为导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打造“东莞制造”自主品牌,推动“东莞制造”走向世界。
红利释放
政府多举措扶持外贸发展
外贸首次“转正”既有市场倒逼下的自发突围,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培育与扶持。
上半年,东莞陆续出台了“稳外贸20条”“完善扶持25条”、《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东莞市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优质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同时,市政府还探索不同方向解决外贸企业实际经营中的难点、堵点。
为帮助企业拓展线上订单,5月13日至16日,东莞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首场线上展。在东莞,线上展带动本地成交商家数上涨48%,日均交易增长接近100%,线上参展的600多家企业中有472家是东莞企业。另外,市财政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宣传引流,推动企业上线。
除此之外,东莞还抓住直播经济的风口,持续帮助企业拓展内销市场。近日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4月份以来,东莞举办“品质东莞,线上绽放”系列电商直播活动超过200场,共有3000多家企业参与,推动线上线下成交超过6亿元。
近日发布的“完善扶持25条”继续为出口转内销、拓展内贸市场解压松绑,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新增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补贴,对保费给予30%的补贴。此外,东莞倡导企业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苏宁、天音互动、抖音和盟大等七大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并设立9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林江预计下半年东莞外贸数据仍会向好,他说:“东莞的复工复产形势相对较好,这为下半年东莞外贸的平稳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国际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预计今年下半年东莞的外贸数据仍然有机会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
见习记者 唐卓 记者 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