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村先后建造完善了党建活动广场、党建墙绘、党建宣传栏和党建标语 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基层党组织从“软弱涣散”到“坚强有力”;全村39户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指标和脱贫出列标准;一个集红色旅游、农业休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乡村正在崛起……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对口帮扶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龙岗村的成绩单。2016年4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及党组高度重视并多次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及其他领导多次带队前往龙岗村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展现人大作为。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准帮扶下,龙岗村始终注重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生态农业和红色文化优势,探索走出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以党建引领发展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脱贫攻坚战中,贫困和党组织软弱涣散常常相伴而生。根据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的短板会制约整个木桶的蓄水量,补齐筑牢木桶的短板,才能同步提升整个木桶的蓄水能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决战决胜的硬仗,打硬仗必须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由“后进”变“先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龙岗村现有党员62名,其中村“两委”干部8人。2016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龙岗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抓手,与村委干部一起“换脑子、出点子、找路子”,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由党员作“一句话承诺”,并组织了党员志愿者、建立党员示范岗等一系列争创活动。
“人人都是主人翁”,一系列整顿举措,使龙岗村基层党组织从“软弱涣散”到现在的“坚强有力”,得到了村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充分调动了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党建力量在农村得以彰显。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帮助村委理清思想、明确发展方向、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好发展稳定工作。比如,针对龙岗村办公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代表东莞市捐赠50万元,帮助龙岗村委会建设成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学习教育、居家养老、乡村卫生站和村民图书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便民大楼,建筑面积达630平方米,切实提高了村委会为民服务的履职能力,并极大提升了龙岗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广大村民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截至2020年7月,全村39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马蹄等农作物和转移就业等方式,全部达到“八有”指标和脱贫出列标准。
发展现代农业
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马蹄,是龙岗村的主导农产品。一直以来,龙岗马蹄都是用狮子岩附近的地下暗河水浇灌,富含矿物质,口感清爽多汁。但因农户种植分散,产量不高,无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通过地理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出可持续、绿色生态的村集体经济,带领全体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走向小康生活?马蹄就是摆在驻村工作队眼前的机遇!
驻村工作队通过在村委干部例会、村小组、党员会议了解全村马蹄种植的基本情况,并对劳动力情况进行摸底,制定出绿色马蹄生产合作的方案,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规划了全村马蹄种植范围。
为了提升种植户的积极性,同时保证龙岗马蹄不施农药,采用绿色有机肥的种植理念,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对龙岗马蹄种植户一亩无偿补贴200斤花生麸(龙岗马蹄特色有机肥)。驻村工作队还为种植户提供生产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保证种植户增收。目前,龙岗村一直有40多户村民种植马蹄,马蹄种植面积共有300多亩,平均亩产达到1500-2000公斤,每亩产值可达1.6万元左右,成为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喜闻乐见的经济作物。
如何让粤北优质的马蹄走出大山?驻村工作队通过与韶关邮政、农村信用社合作,共同建立推广马蹄的互联网电商平台,通过网络销售,将田间地头与市民餐桌构建起直接联系,稳住了农民的“钱袋子”,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果盘子”。2018年1月,龙岗有机马蹄亮相2018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展销会;2019年12月,龙岗马蹄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黄江)展销会暨消费扶贫现场会,订单如潮,备受消费者喜爱,成功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过去不起眼的马蹄,现在作为一个“明星”农产品,成为撬动农户增收的法宝,使贫困户自主增收更有了干劲,为脱贫致富更增添了底气。
传承红色基因
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龙岗村,随处可见沿途墙体上的红色主题壁画、庄严神圣的红色标识,一个集红色旅游、农业休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乡村正在崛起……
龙岗村具有光荣的历史。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这方红色热土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和遗址遗存。这一方土地也因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而被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为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使其焕发新的光彩,龙岗村借助红色资源优势,先后建造完善了党建活动广场、党建墙绘、党建宣传栏和党建标语,不断丰富红色元素,突出红色主题,使“红色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为更好地为民办实事好事,两年来,龙岗村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热切关心的问题,让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还将依托红色革命遗址,结合村内现有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线路,形成以龙岗村塔下村为核心的党建文化区域。据了解,建设内容包括保护性重建塔下村甘氏祠堂革命旧址、建设红色文化展览馆和红色文化长廊、在村中各革命遗址挂牌设碑,以及完善配套设施和整治周边环境等,届时龙岗村将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阵地作用,成为集党史展示、党建宣传、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红色阵地。目前,“红色村”的建设已经通过了省一级验收。
另外,2019年以来,龙岗村先后被评为“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在红色历史感召下,龙岗村代代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村”为依托,把利用红色农村资源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农村发展之路,不仅促进了龙岗村红色基因的保护与传承,而且带动了红色旅游,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红色生命力。
记者 刘召 实习生 王萃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