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⑥|东莞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构建外联内畅“大交通”格局
东莞时间网 2020-10-15 08:44:33

■2019年12月15日,穗深城际驶出东莞西站。随着城轨的开通,水乡片区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乘坐城际列车直通广深的愿望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莞惠城际客流超预期,铁路黄金周运输11天(9月28日—10月8日),到发(到达发送)旅客合计60.5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近5.5万人次,创疫情以来假期运输新高。

越来越便捷的轨道交通,带旺了沿线市民群众的假期出行。全面步入轨道时代的东莞,与湾区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逐渐成为现实。

不仅如此,“十三五”规划期间,东莞以协调创新为目标,以绿色民生为根本,以开放共享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向“外畅内优、绿色高效、安全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不断迈进,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东莞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夯实构建文明城市的“四梁八柱”。轨道网络加快形成,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莞惠城际、穗深城际正式通车,赣深铁路、佛莞城际等对外铁路加快建设,同时建成高铁枢纽1座、普铁枢纽3座、城际枢纽多座,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东莞体系谋划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道路交通项目规划建设,从空间结构上强化城市联系,实现对接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随着从莞高速、南沙大桥、番莞高速一期的建成,深圳外环高速、番莞高速二期三期的加快建设,“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路网骨架基本成形。市内路网结构体系不断完善,打造联通三心“30分钟交通圈”。优化调整路网功能结构,加快形成“高快速道路保高效,主干道路保畅通,次支路网保循环”一体化路网协调体系。

五年来,东莞一体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首创“莞人治堵”群策群力精准治堵新模式,以堵点微改造、微创新为主要手段,逐步形成“发现拥堵—研究拥堵—治理拥堵”的全链条快速治理模式。采取“学生接送车+公交”模式,有效解决了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投资约1.5亿元,完成3批共68个交通拥堵节点治理,2020年还将完成100个堵点整治。实行“一区一策”综合治理,逐步缓解片区交通拥堵问题。

五年来,东莞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慢行系统的无缝衔接,引导市民低碳环保文明出行。2019年底完成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全面实行五大公交专营区为主体的一体化公交模式,率先实现公交纯电动化率100%。突出慢行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功能,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协调发展,大力扩大停车位供给、落实停车差异化收费,统筹整合全市停车资源,盘活闲置资源。

2020年,东莞启动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00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约3500亿元,统筹推进176项任务落地见效。一山一水一座城,一环一路一幅画,交通环境品质持续提升,文明出行体验持续改善,城市魅力更加彰显,吸引了更多人才前来居住、就业、创业,助推东莞更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朋友圈”。

看变化

轨道交通发展为企业带来高端人才

东莞市海新金属科技公司(下称“海新金属”)位于洪梅镇,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厨房电器企业。“交通优势是海新金属招揽人才的重要‘法宝’。”该公司外贸业务经理江彩萍介绍,海新金属紧挨着穗深城际洪梅站,距离东莞西站仅有2.8公里。

2019年底,穗深城际开通运营,东莞西站也同步正式投用。穗深城际与莞惠城际在东莞西站形成十字立体交叉,实现东莞与广州、深圳、惠州三地的无缝衔接,为海新金属员工和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居住在深圳、广州、惠州的员工,不用等到周末,平时上下班搭乘城轨几十分钟就能到,还免去了交通拥堵、舟车劳顿。

“我们在选择人才时有了更广阔的区域范围,更能够吸引到高端人才。”江彩萍说道。对于多年来想方设法吸引高端人才的海新金属来说,轨道交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人愿意来东莞发展,更是为其在人才招引上增添了优势。

就连海新金属的客户,在感受到轨道交通的便利之后也连连称赞。江彩萍记得,去年春节前夕,有客户从深圳过来洽谈业务,公司大多数司机都已经放假回了老家,难以调配。“如果是以前,我们只能给客户叫个专车,但有了城际,直接给他买好票,从机场搭城际过来只有几十分钟,出了洪梅站几分钟就能到我们公司。”

未来,佛莞城际、东莞地铁1号线也将在东莞西站接驳,将为海新金属带来更大的区位优势,也将让更多沿线企业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等红利。

记者 朱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