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万江的罗先生一家四口新春过得很充实,在巧手妈妈的精心准备下,一日三餐顿顿新花样。在爸爸妈妈的带动下,两个小朋友都保持了一定的运动量,除了外出游玩,还常常跳跳绳、做做室内小游戏。不过,“小馋猫们”还是趁着过年放纵了一下,七七八八的零食吃了不少。而且,两姐妹过年比较兴奋,每天都延迟了一两个小时才睡觉。
东城的阿淳和清清则是一对新婚夫妻,今年小两口留在东莞过年,自由自在。小两口倒没有如众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下馆子”解决吃饭问题,而是在冰箱里屯了不少食材,每餐自己做。除了看电影外出之外,他们基本也没出过门。可是每天保持早起却越睡越晚,导致午觉时间延长,“感觉一天基本的时间也都用来睡觉了。”
而作为“独居少女”的佳锐,平时工作繁忙,难得有“长假”,选择的自然是宅家,经常通宵煲剧,彻夜不眠,报复性熬夜,第二天时常睡到中午才醒。由于整天窝在床上,基本上一天一餐,还都是点的外卖,馋的时候就用零食解决,更别谈运动了。不过姑娘也有点心眼,提前准备的零食选择的是高营养、美味好吃的,外卖也尽量选择清淡的。
他们的假期生活和你类似吗?经历了春节长假,经历了多天各种美食轰炸,还有日夜颠倒放松放纵的生活之后,我们又将马上回归到正常规律的生活当中。
那么,在“肆无忌惮”之后,节后的我们又要怎样去调养、调整,尽快恢复工作、学习状态?我们邀请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石浔贵来给大家做提醒。
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少不了聚餐。但是按照传统习惯,大家春节吃的东西大多还是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这类食物为主。”石医生介绍,“按照标准,每人每天食用的畜禽肉类大概为60-75克的标准,一天蔬菜、水果是300-500克。但是回家团聚聚餐,很多时候食用量就会远远超过膳食标准,这样就会导致消化系统的负担,从而引起疾病。”
他介绍,长假期间医院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的病人接诊数量有所增多,“大量进食肉类食物会加重胃的负担,让胃蠕动能力减弱,引起很多胃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甚至还会引起急性的胰腺炎。在东莞,市民冬天喜欢打边炉,亲朋好友围在一起吃火锅,肉丸、鱼丸、鸡肉、羊肉、牛肉等肉类大量吃,然后又不运动,对于一些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就容易诱发疾病。”
据介绍,过多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且缺乏运动时,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受疫情影响,很多人为了避免在外面公共场所活动,大多选择在家里待着,那么运动量相应减少。对于有冠心病、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无疑就加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程度。”
他建议,目前还在新春期间,人们还是要注意清淡饮食,以白肉为主。“所谓白肉指的是以鱼虾这一类的食物为主,因为它不含大量脂肪,而且还有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血管收缩和舒张,减少血管硬化。另外还要大量进食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里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
此外,还要适当增加一些运动。“疫情期间要尽量少流动,减少户外聚集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我们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加强我们的自身运动,比如在室内也可以进行适当运动,这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注意饮食,让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对于上班族和学生来说,节后马上面临上班、上学,要让胃肠功能尽快得到恢复,就需要对肠胃进行“减负”。
石浔贵认为,大家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管住嘴,尽量清淡。让暴饮暴食而导致的脂肪堆积加速代谢,同时让胃肠肝胆做一个充分休息。那么,节后的饮食要清淡一些。比如避免吃辛辣食物,因为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肠胃,加重肠胃的负担。
第二,吃饭要定时定量。很多人在春节期间习惯晚睡晚起,吃饭也从“早中晚”三餐变成了“中晚宵夜”三餐。节后应尽快恢复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坚持吃早餐、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当等。
第三,还要多吃粗粮。那是因为不少人春节期间主食以面条、馒头、米饭、白粥、河粉等精白米面为主。节后可多吃些粗粮,如燕麦、糙米、紫薯等。
第四,要多吃新鲜蔬果。因为不少人在老家因为天气寒冷、肉类食物偏多、菜价太高、储藏不便等原因,过年期间不少人对于新鲜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的摄入,无论是在种类还是数量方面,都不够的。另外,可以多吃有助于消化的水果,比如山楂、苹果、橘子、猕猴桃、梅子等。
第五,要少喝酒。因为春节聚会时很多,少不了推杯换盏喝上一些,而酒喝多了伤胃也伤肝,所以在节后调养恢复阶段的时候就要少喝酒甚至不喝。
他还提醒,“春节之后,每家每户可能都剩余不少年货零食。比如坚果里面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对血管是有益处,但是我们在食用坚果,乃至水果、干果等方面,都一定要讲究一个度。”
调整生活节奏,保持好心情
此外,对于上班族和学生来说,一下子就要回归到规律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很不容易适应的,除了饮食上,也有心理上不适应。
“从春节到上班,很难‘无缝衔接’。注意要调整好生物钟,不然在工作时会觉得很疲惫,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我建议大家,跟工友、同事们多接触,多聊天,谈谈生活中的喜悦多交流沟通,甚至小范围的出去走一走,在防疫许可的范围内短途旅游,这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石浔贵说。
而对于很快将进入学习状态的孩子们,石浔贵认为,家长们也应该从心理上给孩子一个步入正轨的心理疏导。“因为很多孩子放了寒假以后,他在家里安逸的氛围中待习惯了,一旦步入学校,心理会有一个落差,很难立即适应适应学习的环境。”
他建议,家长们也要给孩子饮食上的疏导,可以逐渐减少大量进食肉类。那是因为孩子们如果在学校吃饭,饭菜达不到家里的标准,可能就对学习产生厌倦。“所以适当降低肉食类食物摄取,增加水果蔬菜,带孩子去附近旅游。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保持好心情。这样才能达到从春节到上学的‘无缝连接’。”
石浔贵还介绍,冬末春初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发季。“那么一定要按时作息,生活要规律,三餐定时定量,在饮食结构上进行调整。”
【小建议】
回莞注意日常防疫
新春过后回来上班,人员流动频率比较高,防疫方面应该继续怎么开展?
石浔贵表示,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走向常态化,我们应该从要从这几方面来入手:第一,要勤洗手,戴口罩;第二,少去人口聚集的地方,以免增加不必要的感染风险;第三,有基础疾病的要注意体检,如有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第四,如有身体不适、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进行检查。
文字:钟晨 实习生 陈梓彤
摄影:黄钧波 视频:黄钧波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