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进行时①|基层调解背后的东莞探索
i东莞 2021-03-19 17:11:49

编者按东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市司法局坚定扛起主责、坚决抓好主业,将队伍教育整顿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在推动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上“下功夫”,广泛动员组织全市司法行政队伍和相关行业部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法治当先锋”系列实践活动,诠释了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司法行政铁军的政治担当和初心使命。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家长里短,总免不了勺子碰锅沿。为及时有效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日前,长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家事调解技能孵化基地、琳姐姐调解工作室、长安镇妇联执委工作室、长安镇“司司”巾帼法治志愿服务队在青少年创新中心揭牌及授旗。通过家事技能培训、纠纷调解、法律志愿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组成系列“组合拳”式的创新,为东莞基层调解提供了有一个可借鉴样本。

近年来,东莞市司法局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纠纷解决和基层社会治理功能,拓展调解领域,完善调解制度机制,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加大了个人品牌调解室的建设力度,目前各镇街个人调解工作室已达51个。这不但是东莞市司法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也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进行有益探索。

探索家事纠纷化解新尝试

“实在不想熬下去了,只想尽快摆脱这段不幸的婚姻!”这是一宗家事案件男方当事人向琳姐姐吐露的心声。然而女方不想离婚,“孩子还小,感情还在!”

实际上,这起案件已经到了市第二人民法院,家事法官认为双方当事人的感情还没达到无法挽回的程度,孩子也很小,为了能够妥善解决该家事矛盾纠纷案件,法官希望琳姐姐提供调解协助。

“琳姐姐”调解工作室的主要调解人,是长安镇妇联副主席杨琳。她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当事人家庭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同时为双方当事人做好情绪疏导、调整认知,化解心结。

调解当天,“琳姐姐”全程配合法官,向双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详细分解法律事实和剖析法律规定,以专业的调解手法为当事人进行调解,促进双方当事人有效沟通,最终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男方决定撤诉,与女方共同努力,调整心态改善沟通方式,积极创建美好生活。

这仅仅是琳姐姐开展调解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3月9日下午,琳姐姐调解工作室和长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家事调解技能孵化基地、长安镇妇联执委工作室、长安镇“司司”巾帼法律志愿服务队成立揭牌仪式举行,则将家事调解工作推向纵深化、立体化、系统化。

比如,成立后“司司”巾帼法律志愿服务队,在3月11日就邀请服务队队员莫耀荣律师和陈丽萍律师分别走进厦边社区和咸西社区开展“玉兰家圆”主题普法宣传讲座活动。两位律师结合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具体向大家讲解了《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的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冷静期、离婚补偿、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离婚损害赔偿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引导教育在场妇女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长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家事调解技能孵化基地也是一大亮点,该是由长安镇妇联、长安司法分局联合建立的人民调解员调解技能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在家事领域内具备调解理论知识、掌握调解程序和实务技能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调解人才。接下来,基地将定期邀请有经验的法官、律师、调解工作者等前来授课,提高全镇家事调解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对此,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黄文胜表示,长安“巾帼法治润万家”系列项目是长安探索家事纠纷化解、家庭法律服务的积极尝试。长安镇将家事调解技能培训、矛盾调解、法律志愿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目的就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将家事调解工作优势最大化,努力构建完善的家事调解工作体系。

打造一批调解工作品牌

市司法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2月20日成立首家个人调解工作室——东莞市医疗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潘旭毅个人调解工作室开始,至今已经建成个人调解室近51个,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超2000宗。个人调解工作室呈“喷涌”之势,且各具特色,打造出了品牌。

记者梳理发现,夫妻矛盾、劳动报酬、邻里口角……在这些没有硝烟,却经常“火药味”十足的纠纷背后,这些代表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叔力量”,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称呼,在调解基层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成为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乡村和谐的“润滑剂”。

51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当中,除了以“潘旭毅”“莫满水”“廖京”“王捷”“龚志宏”“欧敬章”等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之外,还有“稳叔”“权叔”“祥叔”“军叔”等叔字辈命名的工作室,既亲切又德高望重。

叔字辈之后,还有哥字辈、姐字辈。比如,“芬哥”“敏姐”“伍哥”“云哥”等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一样很接地气。这些调解员的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信誉度高、调解能力好,许多群众会在第一时间选择通过他们化解纠纷,通过调解人个人人格魅力和公众影响力,调处基层矛盾纠纷,品牌效应突出,东莞样本的“解纷中心、培训基地、治理样板”社会效应得到有效发挥。

“每条村都会有一些村规民约,化解邻里矛盾时不仅结合法律法规,更要结合当地村规民约,找到解决矛盾的平衡点。”稳叔调解工作室的调解主任张培稳表示,他们对村里风土人情、各种来龙去脉关系清楚,调解纠纷矛盾更接地气、更有优势。“只要秉持一颗公心,多到村民家坐坐,解决合理诉求,就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除此之外,东莞的个人调解工作室,还根据自身实际,打造自己的侧重点,突出专业性。比如长安的琳姐姐调解工作室是全市第一个家事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个人调解工作室。还有潘旭毅工作室,针对的就是医疗争议,体现了“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去干”;廖京工作室,廖京即是市人大代表,也是律师,在调解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张惠欢工作室,张惠欢也是一名从业40年的资深律师,还是寮步镇西溪村驻村法律顾问,既拥有丰富调解经验,又早已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欧敬章调解工作室,欧敬章是石碣本地人,亦是该镇梁家村一村一法律顾问,对于化解本土产生的法律纠纷具有天生优势。

近年来,东莞市司法局不断拓展调解领域,完善调解制度机制,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大了个人品牌调解室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建立的黄江祥叔调解室、潘旭毅调解工作室、张惠欢律师调解工作室、莫满水个人调解室等,打造了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工作品牌。

文字:李金健

摄影:市司法局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