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市司法局坚定践行使命担当,通过组织开展以“深入基层办实事,法治服务惠民生”为主题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法治当先锋”系列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履职服务能力水平。
社区矫正,是指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置于社区内,使其在不脱离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亲友的帮助,在社会生活改造中顺利回归社会。
作为全国“智慧矫正”试点城市,东莞市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过程改造的基础上,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要求,今年以来不断强化科技应用中“人”的要素,推动工作队伍服务能力建设与科技力量发展成为拉动矫正工作提质增效的“两驾马车”。
▲茶山全面铺开“智慧矫正”工作
茶山:打造“智慧矫正”助力社会创新治理
“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哪里?茶山邮政分局是吧,对,看到了。今天是星期二,接下来四天内有什么特别的事或新的情况?”日前,在茶山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该镇司法分局工作人员通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调取附近摄像头,对矫正对象沈某实时线上抽查核实,结果显示沈某身处东莞境内。
“一定要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只要是违法的事情坚决不做的思想意识……如果遇有不清楚事项,或者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向司法分局汇报,确保得到妥善处理。”
对于司法分局工作人员的语重心长,沈某表示工作人员“耐心细致,严厉之中又很中听,虽不是面对面,也受到了很好的提醒和教育。”
这一幕,是东莞实施“智慧矫正”的生动缩影。
茶山以创建全国“智慧矫正”示范点为契机,全面铺开智慧矫正工作,通过构建社区矫正网络,打通数据壁垒,不断推进“智慧矫正”建设,提升矫正成效,维护社会稳定,助力社会创新治理。
茶山司法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茶山“智慧矫正”的其中一大亮点是通过平台对接,搭通“天地线”,建立“智慧矫正”网络,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随时随地掌握矫正对象的信息,做到全方位监管。这个连接点就是茶山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台。对上,该平台接入省社矫系统,这也是省社矫系统唯一来自地方的端口;对下,该平台不仅联通“智网工程”,将社区矫正对象纳入综治网格化巡检范围,而且依托公安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可以调取茶山全镇视频监控,对矫正对象实时监管。
过去监管社区矫正对象,主要靠主动报道、工作人员走访,了解和掌握其行踪和动态。对其是否离开法律限定的居住行政区划,有时不得而知。现在通过实施手机APP定位,可实时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动态跟踪、远程控制和无缝监管。
茶山“智慧矫正”另一大亮点是“彩虹心桥”心理矫治系统。茶山镇在全国率先联合司法部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专家单位,创新搭建“彩虹心桥”心理矫治“线上+线下”闭环系统,实现帮教力量多元化、教育改造人性化。线上,该系统能够根据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提供心理评估辅助决策,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线下,心理咨询师根据该矫正方案,对重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促进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茶山还引入VR设备,让矫正对象戴上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进行沉浸式的感悟体验,震撼其心灵,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教育,提高教育矫治的效果,促使其更加顺利地回归社会。
矫正对象小吴表示:“我们感觉得到司法局对我们的关照,让我们更积极、更阳光的去改造自己,让以后人生也不会再去犯错,然后彻底改过自新,再投身于社会做有助于社会,比如一些公益事业,我觉得蛮好的。”
▲长安引入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服务
长安:网格化管理服务打通社区矫正“最后一公里”
长安作为东莞“智慧矫正”试点之一,结合实际,长安司法分局制定了“智慧矫正”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引入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服务,打通了社区矫正“最后一公里”。
“目前长安13个社区的矫正对象数量逐步上升,平均在册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是135人,且社区矫正对象大部分都处于就业状态,走访时间安排与其上班时间产生冲突,社区矫正对象难以请假。”长安镇司法分局工作人员表示,这对司法分局实地走访时间的安排造成困难,社区矫正对象整体呈现“人数多、分布广、安排难”的情况,造成分局在执法监管上存在监管漏洞,导致无法对社区矫正对象周边环境、邻里评价、反响等情况进行了解,不能全面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工作情况。
对此,长安的破解方法,是将“网格管理服务”引入到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网格管理服务机制和平台,利用各社区网格员对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把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两类人员”的走访、谈话、监管、帮扶等日常管理工作列入网格员的工作内容,有效破解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力量不足、服刑人员管控难等难题,堵塞监管漏洞,提升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质量。经过几个月的试行,社区网格员走访优势明显,熟门熟路,且时间安排自由。
2021年3月,长安司法分局与社区网格中心联合推动“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在原有试点厦岗社区的基础上,新增沙头、新安、霄边三个社区,累计四个社区作为试点。
为此,长安司法分局联合长安镇网格管理中心举行社区矫正业务网格员培训活动,明晰社区矫正日常走访核实工作的要求与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季度谈话和排查的难处与解决方式,同时制定了应急联动机制,处理工作开展中的特发情况,提升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业务培训会议开展后,长安分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谢某由于未及时按照社区矫正规定进行定位上报,分局工作人员经过多次的尝试,均无法与其取得联系。长安分局及时响应紧急工作联动机制,联络谢某所在社区网格员,网格员通过实地走访,在其居住地联系上该名社区矫正对象。经了解,该名社区矫正对象由于思想上的松懈,没及时对定位手机进行充电,导致无法及时与司法分局取得联系,长安司法分局根据《社区矫正法》对其进行训诫,告知其必须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社区网格管理服务”是基于现有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下提出的新尝试,且工作初见成效。
接下来,长安还将“社区网格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由4个社区推广至全镇13个社区,结合现有资源,打造成长安“智慧矫正”开展中的一个工作亮点。
文字:李金健
摄影:市司法局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