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历史悠久,自古就经济繁盛。到了明代,市井繁荣,由市集墟而成镇,晚清时更有“广东四大名镇”之说。东江把石龙分成了四部分,三面环水的石龙,民国时期凭借其水路、铁路的优势,成为珠三角一带有名的商品集散地。这座古镇与孙中山先生有着不解之缘,于1929年就建起了两旁为典型骑楼建筑的第一条马路“中山路”,有为纪念先生而修建的中山纪念堂、以及于1925年更名的中山公园。
石龙镇中山公园园内至今保存着民主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旧址、遗迹,包括周恩来演讲台、李文甫纪念亭、莫公璧殉难纪念碑以及凯旋门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记录着石龙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
2020年“东莞石龙东征游径”,被纳入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充分活化利用文物,追寻历史文化脉络。本期“追寻红色印记”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石龙。
中山公园:
一座红色历史博物馆
据《石龙镇志》记载,20世纪初,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石龙是东江的交通重镇,东征军讨伐盘踞在惠州的军阀陈炯明时,曾以石龙为大本营。1923年5月至11月,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后9次亲临石龙前线,其革命实践给石龙人民带来了重大的政治影响,石龙人民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东征军。值得注意的是,东征的主力军是由黄埔军校培养的,其中不乏优秀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叶剑英、叶挺等,都曾在东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缅怀孙中山,在他逝世后,石龙人将“石龙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后曾更名为“人民公园”,1983年恢复原名“中山公园”。
在孙中山等历史伟人的影响下,20世纪初的石龙镇迅速成为广东革命的策源地。中山纪念堂、周恩来东征演讲台、李文甫纪念亭、莫公璧殉难纪念碑、凯旋门等历史建筑、革命遗址就是例证。其中,石龙东征博物馆、周恩来东征演讲台,均为纪念伟人讨伐军阀陈炯明时开展的革命活动而建。后经数次重修,如今均已成为石龙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0月,石龙中山公园史迹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东莞石龙中山公园,不但见证了石龙古镇的历史沧桑变化,更留下伟人的足迹。这里保存着许多重要遗址,走进这里,如同走进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众多红色史迹在此汇聚一堂,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人民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精神依然催人奋进。
周恩来东征演讲台遗址:
激越的演讲如在耳畔
周恩来东征演讲台遗址庄严肃穆,2.5米高的周恩来铜像基座镌刻着八个大字:周恩来东征在石龙。拾级而上,登台追思历史,瞻仰革命先辈的英姿,致敬人民军队缔造者。
走上演讲台,犹如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拨开历史烽烟,重回东征战场,感受90多年前的革命史诗中“伟人播下的革命种子”。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周恩来在东莞的革命活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1925年10月,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第二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10月6日,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宣传总队进驻石龙。10月8日在石龙中山公园召开军民联欢会,曾在此台上演讲。
当时,石龙人民都非常支持东征、支持革命军队,周恩来发表演讲时台下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他说:“我们此次东征,都是为人民幸福而来,人民和革命军联合起来,如同一家兄弟一样,互相提携,帮忙去打敌人。”周恩来的发言,极大地激励、鼓舞了军民。
1998年10月,在周恩来100周年诞辰之际,为纪念周恩来东征进驻石龙,石龙镇在中山公园当年周恩来演讲的地方扩台植树、雕塑铜像。周恩来的铜像身着东征时期的戎装,呈现演讲姿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遗址四周松柏葱茏,一湾碧水绕于台后,环境清幽。
莫公璧殉难纪念碑:
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中山公园北出口有一座凯旋门,通体外贴麻石,门额两面均阳刻“凯旋门”三字。走过凯旋门,当年石龙人民为抗日胜利的欢呼,犹在耳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随后在石龙中山公园内建凯旋门以作纪念。
凯旋门巍然屹立,象征了中国军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日本残暴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让后世子孙了解和平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穿过凯旋门,前行不远,肃穆的莫公璧殉难纪念碑就矗立于眼前。莫公璧是石龙中学的校长。“九一八事件”之后,基于强烈爱国热情与民族大义,大力组织宣传抗日,积极组织文艺演出。1938年10月17日,计划带领40余人到粤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石龙中山西路遭到日军飞机轰炸,不幸遇难。为纪念他,石龙各界于1947年6月立莫公璧殉难纪念碑。该碑一度被毁,2003年重立,2006年重修。
如今,每年石龙中学的学生都不会忘记他们的老校长,前来驻足瞻仰。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但人民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依然催人奋进。
在莫公璧殉难纪念碑不远处的山丘上有一亭子,那是纪念石龙籍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文甫的纪念亭。碑文介绍了李文甫救国图强的事迹。
东江滚滚依旧,石龙硝烟不再,石龙这座古老的墟市绽放光华,人民安享太平盛世。
文字:王红林
摄影/视频:梁盘生 梁铭贺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