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闻不到怪味了,谢谢你们。”6月10日10时左右,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二科何彬电话回访环境信访人时,世纪绿洲业主洪先生在电话里连连致谢,“困扰10多年的废气问题,现在终于解决了。”
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聚焦群众身边的环境投诉问题,采取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通过联合执法行动,召集矛盾各方座谈,切实落实污染防治措施,解开了不少环境污染扰民的“死结”。世纪绿洲废气扰民问题得到妥善化解,就是环境部门为民办实事的缩影。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二科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用心破解小区“怪味”
世纪绿洲位于厚街与虎门交会处,居民区与工业园仅一墙之隔。上千家庭住在小区里,绿荫浓浓,花草茂盛,但住户却开心不起来。
洪先生告诉记者:“我2008年搬进新房,就闻一股类似臭鸡蛋的异味。”刚开始时,他也没在意,当时小区好多业主在装修,以为是油漆味。可是,没想到的是,这种时有时无、时淡时浓的怪味,让不少业主反胃,持续了十多年。
业主在微信群里联动,洪先生逐渐明白过来:“不是装修气味,而是工业废气。”他们推举代表向不同的部门投诉,但楼盘处于跨界区域,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今年2月份,世纪绿洲业主打电话到市生态环境局信访科投诉,“经常闻到一股怪味,令人恶心反胃,大家整天不敢开窗户。夜间还有刺耳的噪声,吵得大家睡不好觉。”
接到群众投诉后,市生态环境局信访科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由执法二科科长、党支部书记柳东明“包案”,安排执法二科负责处理。接到任务后,何彬带队赶赴现场,并对周边污染源进行排查。“废气来无影去无踪,借助无人机、直航车、快速检测仪等科技力量,前后排查半个月,才确定污染源,就是一墙之隔的一家涉气企业。”何彬如是说。
涉事企业承认排放废气,但第三方多次检测,排放的废气符合“工业标准”。何彬一边安抚业主,及时通报事情处理进展;一边做企业的工作,邀请企业代表到楼盘体验业主的生活。
与此同时,执法二科还召开座谈会,听取属地生态环境部门、小区业主代表、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个星期的现场体验,企业负责人对废气扰民也感同身受,愿意增加污染防治设施,减少废气和噪声污染。
市生态环境局趁热打铁,邀请专家帮扶团队到企业进行“诊断”,提出整改清单。企业照单“抓药”,堵住污染环境的漏洞。经过一个月的整治,加装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并调整喷漆及印刷工序作业时间,一举攻破了废气和噪声两大“顽疾”。
6月10日,何彬第五次回访洪先生。这次,洪先生在电话里开朗地笑了:“现在没有怪味,也没有噪音,大家睡得香,非常感谢你们用心办实事。”
领导包案化解矛盾
近年来,东莞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河涌水清,蓝天白云也刷屏朋友圈。
不过,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住宅楼盘与园区企业交织,废气与噪声污染有所增多,“楼企”“楼路”矛盾有所抬头。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耀辉坦言:“生态环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核实,妥善解决。”
围绕这类环境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注重预防、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楼盘、企业车间、属地分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构建台账阅等方式,认真听取百姓诉求,收集群众、企业的意见,将噪声、废气、废水、粉尘等多个领域的重点难点环境信访案件,采取领导干部“包案”方式,把48宗群众“急难愁盼”的信访案件“打包”给局正科以上党员干部落实处理,实行动态更新,全程跟踪案件解决情况,切实化解矛盾。解决世纪绿洲废气扰民问题,业主代表洪先生就认为,“确实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
当前,市生态环境局将群众环境信访当作“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切入口,坚持每月召开信访研判会议,针对重复信访、聚集信访的“楼企”“楼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准化解矛盾纠纷的突破口,落实领导包案、督查督办、抽查回访、督导考核等措施,推动信访矛盾化解。
同时,用好执法权,统筹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力量,一方面结合“网格化”和“双随机”,依法开展环境执法工作,破解传统属地执法短板,依法查处涉气、噪声环境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结合中央环保督察、群众投诉热点,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健全完善信访问题处理机制,着力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文字:周桂清
摄影:周桂清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