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68个、帮助困难群众实现“民生微心愿”232个、完成人居环境改善项目227个——这是茶山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交出的一份亮丽民生“成绩单”。
■茶山大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56个街头小景、28个特色公园,完成227个人居环境改善项目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茶山镇党委政府始终落脚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把学党史同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在践行中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近日,茶山镇党委书记黄锦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茶山广泛开展“学党史、强担当、开新局”调研实践活动,通过驻点联系群众、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智网工程”平台、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和平台,征集村居民、企业员工、外来务工人员、困难群众等意见,重点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环境、出行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基层减负、为群众解忧。
目前,茶山共推动实施民生工程192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人、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确保实事办实办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接下来,茶山将在镇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持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奋力开创茶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出茶山贡献、展现茶山担当。
■对话
茶山镇党委书记黄锦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黄锦发
记者:茶山“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哪些进展,取得怎样的成效?
黄锦发:茶山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做起,拿出务实举措,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针对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56个街头小景、28个特色公园,完成227个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南社、超朗、寒溪水村成功创建全市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农村环境大大改善,每条村都成为一个景点。针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我们坚持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全镇内河涌基本消除黑臭,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茶山蓝”成为新常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省园林城镇”“省生态镇”。针对“办事难”问题,我们推动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即来即办”和“一窗通办”事项分别达80%和82%,切实打通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针对群众的“小急难”问题,我们多渠道搜集民生诉求,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68个、帮助困难群众实现“民生微心愿”232个,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记者:对于广大群众关心的五位(学位、病床位、养老床位、停车位、就业岗位)问题,茶山是如何谋划的?
黄锦发:近年来,茶山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增强。
针对公办学位问题,我们投入6亿多元,升级扩建4所公办中小学,预计增加公办学位约6200个。针对病床位问题,投入约2亿元高标准、高要求推进现代化医院和社卫机构“一中心八站点”标准化建设,推动茶山医院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组建专科联盟,提升群众就医体验。针对养老床位问题,对敬老院实施扩容升级,增加床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针对“停车难”的问题,实施智慧停车项目,对镇内23个路段、3836个停车位实施改造,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针对就业岗位问题,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专场招聘和“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等培训项目,从而稳就业、保民生。
记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茶山如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
黄锦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茶山党员干部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透彻的理解,精神面貌大为提振,推动工作的信心、决心有效提升,为茶山抢抓“三区”叠加历史机遇,加快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汇聚了精神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在茶山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继续聚焦建设“湾区宜居小镇、品质活力茶山”的目标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主要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16个重大建设项目和7个重大预备项目建设,打响“中国食品名镇”品牌,力争新增“小升规”企业不少于30家。二是提升城市经营效益。培育一批经营高效、竞争力强的镇属企业,支持镇村合作实施“工改工”等改造项目,壮大镇属资产和村组集体经济。三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沿溪路等19个内循环道路和桑茶快速路等外循环道路建设,谋划推进一批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加快推动雨污分流改造,确保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以上,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镇。四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动192项民生工程实施,确保9月份前完成3所公办学校扩容提质工程,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品牌。
■实践案例
新设689个智慧停车位缓解“停车难”
近日,记者走访茶山的茶园路等镇中心路段看到,这些路段规划有不少停车位,停车位标注着数字编码,道路路口附近则安装上停车位的指示系统,每条道路的停车都井然有序、交通顺畅——这主要得益于茶山今年推进的“智慧停车”项目,该项目是茶山“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茶山探索停车智能化系统建设,将人、车、泊位互联互通,实现镇区路内泊位、路外停车场的统一监控和运营管理,使停车秩序更规范,车主停车更便捷。经过一系列升级改造,茶山“智慧停车”项目一期于今年5月10日上线,分别在茶园路、茶兴路、怡华中路、怡华南路、彩虹路和东岳路设置泊位689个。该项目还结合茶山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措施,重点整治乱堆放、乱占道、擅自占用等违法行为,有效缓解停车“疑难杂症”,满足周边居民及商铺的日常停车需求。而在规范管理后,群众的自觉守法意识明显提升。
市民李小姐表示,车辆不再乱停放,“僵尸车”也少了,对有需要的人来说,停车更加方便。接下来,该镇预计今年8月进行项目二期建设,11月上线测试。
■百姓心声
怡华中路车辆以前都是乱停乱放的,有些人发现路边没有车位了,就会停在人行道上,对于商铺营业有一定影响。自从有了智慧停车后,车主停车规范很多,也不再存在乱停的现象,现在客人进出比较方便。
——市民刘先生
粟边村完美塘道路一直坑坑洼洼,下雨天都要穿雨鞋才行,很黑很难走,我们就向村委会提出来。村委会反应很快,争取到“民生大莞家”项目资金,对道路进行维修改造。现在这条路好走很多,环境也变好了,小朋友还可以在这里玩。
——村民陈女士
文字:李健武
摄影:陈帆;茶山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