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手袋厂陈列馆正式启用!讲好东莞改革开放故事
i东莞 2019-12-18 10:40:57

穿过雕塑广场,走进以“电动缝纫机+旧厂房”式外观造型的青砖瓦顶厂房,从500多件太平手袋厂老物件中,寻找当年太平手袋厂的故事,在“太平手袋厂车间”体验缝纫机和手袋制作过程……

今天(18日)早上,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落成启用,这是中国对外加工第一家——太平手袋厂纪实展,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展品、一段段视频,带参观者进入“时光隧道”,回到70年代末的太平手袋厂,重现东莞城市发展一段意义非凡的记忆。

太平手袋厂,1978年创建于太平镇(现为虎门镇),1996年12月结业。18年的时光,承载了非凡的意义——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标志,迅速拉开了东莞外向型经济的大门,东莞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发展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太平手袋厂当年的成功经验,带动了整个东莞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



今天,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全景展现了这段历史,成为传承和发扬东莞人“敢为人先”精神,激励当代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阵地、新载体。

“老厂房”里的纪实展

新启用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位于虎门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对面,连同雕塑广场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展馆展览面积近500平方米。

雕塑广场,共有太平手袋厂主题雕塑3个,雕塑以手袋、制作工具等实物为原型,融入周围的园林绿化,为市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陈列馆主体建筑,以“电动缝纫机+旧厂房”为外观造型,青砖瓦顶,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方窗,不仅凸显了太平手袋厂所处的时代特色,也散发出岁月沉淀的厚重气息。陈列馆正面入口处,是一个抽象的缝纫机造型,让人想起当年太平手袋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太平手袋厂陈列馆主馆内,展出“中国对外加工第一家——太平手袋厂纪实展”,展线175米,按照“序厅—手袋厂的创建—手袋厂的营运机制—手袋厂的管理理念—尾厅”的顺序,再现当年太平手袋厂加工生产、日常管理等细节,展现了太平手袋厂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500多件老物件

缝纫机、锁边机、手袋、工会证、工作证……陈列馆共展示太平手袋产老物件500多件,其中还包含了各类工具、手袋配件、考核方案、干部名册、员工总结等,这些物品通过组合陈列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叙述着当年的故事。



在陈列馆一个当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台胜家牌491电动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就是太平手袋厂成立以后首批引进的电动缝纫机之一,至今依然动力澎湃。

看到这台缝纫机,今年70岁的太平手袋厂老员工苏秀仪百感交集。5个多月前,它还是苏秀仪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担负着车缝窗帘、床套和衣服的“重任”。

苏秀仪是当年太平服装厂的技术骨干,也是第一批调入太平手袋厂的员工。太平手袋厂成立以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港商张子弥开始为工厂引进设备,这台德国产的盛家牌491缝纫机就是1978年首批引进的设备之一,它的使用者就是苏秀仪。



1996年太平手袋厂即将清算结业,厂里的设备进行处理,苏秀仪找到自己曾经使用过的这台盛家牌491缝纫机,并把它买了下来搬回家里。由于太平手袋厂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的特殊意义,多次有人想收藏苏秀仪的这台缝纫机,但每每找到苏秀仪,她都一口回绝。

今年7月,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开始筹建,需要收集一批老物件,她毫不犹豫地捐了出来。“当时拒绝别的收藏者,就是不想这台缝纫机离开虎门。现在不一样了,这台缝纫机放在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就像回到了当年的工厂。想它的时候,随时可以去看一看。”

全媒体记者 邓文燕 雷元全/文

全媒体记者 郑家雄 赵浛锐/图

编辑 官登禄

编辑:黎骏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