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清溪镇铁场村的东莞耕山小寨试营业,该项目设有无动力乐园、恐龙乐园、水上乐园、渔文化码头、绳索乐园、彩虹滑道、水上拓展等7大主题园区 记者 李健武 摄
8月15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位于清溪镇铁场村的东莞耕山小寨试营业,东莞市民从此多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该项目设有无动力乐园、恐龙乐园、水上乐园、渔文化码头、绳索乐园、彩虹滑道、水上拓展等7大主题园区,将建设成集研学、青少年户外营地、亲子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典范,助力该镇建设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门票免费
试营业当天游人如织
虽然天气炎热,但阻挡不了游客们雀跃的心。当天上午9时许,耕山小寨门口已经排起长龙,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迫不及待想要尝“头啖汤”。
开园后,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尤其是彩虹滑道、丛林探险和游园小火车,更是受到游客的热捧,不少体验过的游客均欢呼“好爽”。吴小姐住在三中村,她从微信朋友圈得知清溪附近有一个如此有特色的新景区,趁着周末,就迫不及待地约朋友前来游玩。“很好玩,很多娱乐项目大人小孩都可以玩,还可以零距离亲近大自然,很不错。”吴小姐笑道。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耕山小寨试营业期间门票免费送,活动8月31日截止,广大游客可以前往游玩。
项目多样
7大园区任你嗨玩
据了解,耕山小寨项目总规划面积约300亩,以打造集研学、青少年户外营地、亲子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典范为目标,立足专注于自然学校理念方式的乡村亲子游为基础,以绳结文化农耕文化为载体,在项目开发中,保持与原生态和谐共存,并嵌入丰富而独特的游客体验。
项目设有无动力乐园、恐龙乐园、水上乐园、渔文化码头、绳索乐园、彩虹滑道、水上拓展等7大主题园区。七大园区与耕山小寨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惬意游园、采摘、研学、摄影、娱乐,放松身心,感受绳结文化。耕山小寨能让人远离城市喧嚣,重新联结亲情与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能让孩子们在撒欢过后大有收获。项目主要面向亲子游人群,兼顾散客、团队及学校,以“深度体验”这种黏度大、玩乐性高的游玩方式,融合农业、研学、拓展、景区元素,在对山水、休闲、健康、科学进行诠释后,注入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相融的内核,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园区。
旅游度假
提供独特消费体验
据悉,东莞耕山小寨由东莞市耕山小寨农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位于清溪镇铁场村(铁场村是全市唯一一个没有工厂的村落),充分利用铁场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坚持不砍一棵树的原生态开发理念,着力将其打造成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的近郊农耕山寨项目。
该项目以清溪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推出系列主题活动,为消费者带来令人难忘的独特体验。引进耕山小寨“定居”清溪后,将为清溪及周边市民提供一个新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打造更具生态内涵的绿色名城。
未来,东莞耕山小寨将依托多元业态,充分发挥清溪优越的生态环境、厚重的人文内涵、承接城市宜居价值的区位优势,奉献更多定位精准,服务完善的旅游服务,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享受高品质的旅游及度假产品。
延伸阅读
打造大湾区全域旅游体验中心
东莞耕山小寨是清溪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生动实践。东莞耕山小寨的应运而生,顺应了国内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整合的趋势,丰富了人们游玩、度假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增添了一个全域旅游体验中心和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清溪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清溪”战略,已经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据了解,清溪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该镇坐拥12万亩亚热带森林、2万亩果园地、1.3万亩农田、8000亩水库资源、3000多亩水源涵养林,全镇绿化覆盖率达67.03%,清溪银瓶山森林公园是珠三角负离子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镇内有全省乃至全国极为罕见的野生禾雀花群落、野生润楠群落、野生芒果群落,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短萼仪花群落。
同时,该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客家山歌、麒麟舞、客家酿酒被誉为清溪客家文化“三宝”,客家碉楼、南山曾公祠、铁场客家围、龙岭古庙、广缘庵、明清古梯田以及名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发现”之首的松岗碗窑遗址等文化遗存熠熠生辉。该镇获得“全国文明镇”“中国最宜居城镇”“中国最佳休闲小城”“中国最美小镇”“全球绿色城镇”等称号,被誉为“珠三角的香格里拉”,而铁场村则是东莞硕果仅存的无工厂村。
引进耕山小寨“定居”清溪后,将为东莞及周边群众提供一个新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打造更具生态内涵的绿色名城。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将严格做好疫情防控为前提,充分发挥清溪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集聚区域游客并刺激旅游消费,推动形成旅游产业辐射效应,催生自发性旅游配套形成,提振文旅消费信心,助力大湾区文旅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