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镇寒溪水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村,也是个有着红色革命基因的古村,如今走进这个有着近八百年建村史的村落,修葺一新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让人眼前一亮。一湖碧水、山景瀑布、小桥流水、蜿蜒长廊,尤其是夜幕降临,整个村庄华灯璀璨,美丽夜景让人流连忘返。
流连古村,可以看到妇女坐在门前做着手工活,孩子在新建的广场上追逐玩闹,老人们在树荫下摇着蒲扇话家常。静谧古朴的古村落一派祥和宁静。
阅读古村,你会感到古村就是一本越读越厚的革命家书。寒溪水村把红色文化做成一篇大文章,把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打造成“一线课堂”,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示,让党员群众回顾历史,铭记红色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现在你来到寒溪水村,不仅可以参观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还可以参与各种活动,唱红歌、观看红色传统戏曲,品尝“红团”传统美食,回望峥嵘岁月,激发爱国热情。
永续一腔爱国情
岭南古村落有不少是由宗族凝聚而成,民俗乡风留存于祠堂、族谱之中,历时数百年依旧滋养着后人。寒溪水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
寒溪河畔寒溪水村的罗氏族人在近代史上留下了饱蘸血泪的浓重一笔。罗氏家史是近代家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典型,罗氏子孙的身影涌现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其中有建功立业者,亦有流血牺牲者。
清朝末年,寒溪水罗氏族人罗锦华“下南洋”经商,开办“天泰号”,积聚巨额财富。但罗锦华心系祖国,多次与到东南亚宣传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见面,主动捐资支持民主革命。罗锦华逝世后,其子孙毅然回国,孙辈的罗允俭、罗允本、罗允正为国捐躯,曾孙辈的罗涛、罗柱等9人参加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作出了贡献。
如今寒溪水村罗氏宗祠和寒溪水村古民居(前塘街31号、岭仔巷107号)先后确定为市不可移动文物和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旧如旧”,如今进行修缮的宗祠和故居已经成为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
投身革命铸英魂
在寒溪水村古民居巷口处立着一个指示牌,铭刻着罗氏先烈的革命事迹,参观者从这里走进陈列馆,聆听革命故事,感受爱国热情。
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有一、二号馆。一号馆内主要展示罗允俭、罗允本的为国捐躯故事及罗涛、罗慧贻等人的革命精神;二号馆内多角度展示出了罗立斌、罗克明、罗柱的红色革命故事和罗氏革命史迹陈列的历史文化价值。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通过一张张图片,一幕幕罗氏家族生活过的场景,回放了当年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场面,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英雄形象。
陈列馆一号馆,内部修缮一新,历经百年沧桑的坤甸木宅门依旧坚实,但门楣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还留着几处撬动和战火焚烧的痕迹。当年罗允俭、罗允本兄弟回国后投笔从戎。1939年10月罗允俭回乡组织游击队被奸细告发,日伪军将他包围在寒溪水村家中,敌人用尽撞击、撬门、火烧各种手段均无法正面突破宅门,最后以村民性命作要挟,趁罗允俭爬上屋顶时突施冷枪将之击杀。
时任国民革命军连长的罗允本潜回家乡处理完兄长后事,强忍悲痛奔赴第九战区,1939年至1944年间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最终沙场捐躯。留在越南的罗氏后人罗允正为青年音乐家,日军侵占越南时期,因组织抗日活动,被捕就义。
罗氏兄弟牺牲后,后代接过父辈的旗帜,继续书写革命的光辉事迹。
寒溪水畔写华章
寒溪水村是有红色革命基因的。抗日战争时期,不少村民都是当年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成员,当年寒溪水畔的渡口,就是传播革命文化的地方,革命者通过“农光曲艺社”传播革命思想,给寒溪水村留下了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寒溪水村成立的“农光文娱组”也曾到各地演出,如今罗氏后人重组“农光曲艺社”。寒溪水村的曲艺社,和东莞其他村落的曲艺社、私伙局不同,它的前身就萌发于革命事业,是一个有着红色文化印记的曲艺社,如今经常上演自己改编的乡村红色故事舞台剧。同时,罗立斌曾留下大量红色歌曲,寒溪水村组织村内孩子学习传唱罗立斌创作的红色革命歌曲,颂扬革命精神。
从传统的文化民俗入手,让红色文物活化起来,现在你到寒溪水村,可以感受到村里整合编创的红色革命歌曲,还可以参与到传统美食“红团”制作活动中。从歌曲中了解历史往昔,从民俗中感受红色文化基因的流传,寒溪水畔正书写着传承红色文化,永续爱国热情的大文章。
文字:王红林
图片:梁盘生 庄嘉颖
视频:梁盘生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