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访谈㉕|市医疗保障局:办实事出实招 让医保为民更“接地气”
i东莞 2021-07-06 09:13:32

5月,东莞正式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全市1350多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600多万参保群众在统一的国家平台享受医保服务,意味着今后参保人异地就医结算会更便捷。

这是东莞市医保局致力于惠民利民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医保部门的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率先探索医保创新实践、推动医保信息化建设、助力疫情防控、强化基金管控等方面,成效显著。

日前,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岚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是学史力行,市医保局将努力把学党史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不竭动力,牢固树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服务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

■林岚

■对话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岚:

4批共157个国家集中采购药品落地东莞

记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医保局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方面有何成效?

林岚:医保作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民生部门,自党史学习教育伊始,我们就坚持从群众最困难的烦心事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实际的利益出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首先是扎实推进重点民生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确保民生实事更“接地气”,我们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结合政务服务热线、工作群等多种渠道,收集梳理群众诉求意见,确定了4个符合社情民意、贴近群众需求的重点民生项目。

比如围绕“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政策”项目,推动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使用负担纳入“2021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以“团购”优势推进冠脉支架、冠脉扩张球囊、人工晶体、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器等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落地东莞,确保全市群众及时享受国家集采带来的医保改革红利。先后4批共157个集采药品落地东莞,截至6月底,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9.21亿元。

按照“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要求,我市正积极推动基本险、大病保险、补充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坚持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医疗保障的重点工作,不断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衔接。大病保险方面,通过下调起付标准,同步上调支付比例,且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对困难群众实施政策性倾斜。医疗救助方面,对全市符合规定的救助对象提供参保缴费资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二次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救助比例达70%以上,并给予支付比例达60%以上的二次医疗救助。今年以来,先后将9000多名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困难家庭经济压力显著减轻。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联合财政部门从本市医保基金累计结余中按规定划拨专项资金共7.78亿元,为全市大规模疫苗接种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了“钱等苗”。同时,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费用结算工作,对“应检尽检”范围参保人群核酸检测费用由医保基金给予50%的基金保障。又如,充分利用药品与耗材集中采购、价格联动等工作优势,推动核酸单样检测费用“四连降”,均价从原来140元降至目前58.41元;核定混合检测费用为不超过20元/人次,单次检测费用降幅超70%。

深入探索“互联网+医保”服务

满足参保人便捷结算需求

记者:目前在加快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和构建多层次医保体系方面,我市有何进展?

林岚: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和成立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是我们近期积极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的重要成果。

通过前期精心谋划,我市于5月10日正式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全市1350多家定点机构、600多万参保人在统一的国家平台享受医保服务,截至6月中旬,已累计结算225.9万人次,结算医疗费用11.97亿元。

首先,我们率先实现与深圳门诊医保结算互联互通。通过落实深圳参保人在莞门诊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和技术方案,及时为近4万名深圳参保在莞工作的华为员工解决了门诊就医结算问题。

其次,我们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全市支持线下扫码支付的定点药店8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500余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同时,我们深入探索“互联网+医保”服务,在市人民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医保服务试点。目前,我们正全面开展省内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满足参保人对跨市、跨省就医用药便捷结算的需求。

紧盯群众所需、所困、所盼

抓改革、优服务、求发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请您谈谈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想体会。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

林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深刻诠释,激励着广大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为民初心。踏上新征程,我们广大“医保人”必须坚定不移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不断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将其丰富内涵融入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医保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让人民满意的新业绩。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围绕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和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以深化医疗保障改革为主线,紧盯群众所需、所困、所盼抓改革、优服务、求发展,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东莞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市医保局向广大市民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

■实践案例

多层次医疗保障为重病患者兜底

方便市民就医,提高基本医保待遇,是东莞致力于提高市民幸福感的重要行动。东莞医保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综合防贫、减贫功能,构筑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兜底医疗保障网。

7月1日起,参保人可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140万元的报销额度。对于困难群众,进一步实施参保缴费资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二次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确保困难家庭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参保人余小姐患有支气管哮喘,2020年花费医疗费达9.3万元,已纳入东莞特困供养人员并获得了医疗救助,经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报销7.2万元、大病保险报销0.9万元、医疗救助1.1万元后,最后自己负担费用不足300元,报销救助比例超过99%,大大减轻了困难家庭的医疗负担。

■百姓心声

“我感到身体不舒服,没想到这么严重,心脏需要放6个支架。医生及时向我普及了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心脏疾病患者可以低廉价格使用冠脉支架,指导我交费,此次手术至少节省了6万多元,帮我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真心感谢国家医保政策。”

——市民罗浩泉

“现在的医保政策太好啦,我家本来就经济困难,这次家公得病住院,我们一开始还担心治疗费用会很高,经济压力会很大,没想到出院时,最后个人才负担了极少一部分。医保让我们松了一口气。”

——市民陈静

文字:钟晨

摄影:陈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