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高埗镇精选六大课题共20个专题,精心组织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形成了20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作为全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参考。
7月19日,高埗镇党委书记郭荣新接受东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埗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同部署、同推进,找准工作重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郭荣新表示,高埗把“办实事”与“开新局”贯通起来,坚持“产业主导”这一基本原则,把“拓空间”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一招,同步推进“工改工”和旧村改造,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片区协调发展,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真正为民惠民。
■郭荣新
■对话
高埗镇党委书记郭荣新:
工作干得好不好主要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谈谈你的学习心得体会。
郭荣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气势磅礴、催人奋进,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埗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理清思路,放眼未来,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深悟透,从中汲取智慧力量,把感党恩转化为担当作为的新动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奋力推动高埗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推动全市GDP过万亿、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贡献高埗力量。
让群众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打分
记者:高埗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推进?
郭荣新:一是以学为先,坚定初心使命。一方面,积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方法、内容,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高埗学习论坛、固定主题党日活动等,全方位、多渠道铺开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另一方面,借助高埗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将高埗大桥旧址、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及驻军营地旧址、东圃小学旧址等红色文化基地串联成红色线路,充分让党史教材“活”起来。
二是以民为本,找准工作重心。年初,我们精心组织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形成了20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内容涉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污染治理、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水平等,作为全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参考,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以实为要,检验学习成效。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下大力气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年初定下的“十大民生实事”基础上,结合调研走访活动,扩充项目清单至83项,其中镇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25项,涉及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就业、文化、政务服务、安全生产等13类,目前已完成8个。
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今年以来,高埗镇如何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发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荣新:高埗镇坚持领导带头,各部门立足岗位职责,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题,聚焦环境、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各村(社区)、各部门一线,多方征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系统梳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差距和短板,形成民生实事清单。
在基本民生兜底方面,今年投入9500万元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民生兜底服务,惠及困难群众约6800人。在提升教育品质方面,努力克服土地、资金等困难,全力推动新中心幼儿园新建、镇实验小学新建、低涌中学原址重建等七大教育扩容提质建设,总投资超过6.5亿元,至2025年,可增加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学位超过5000个。
在品质交通方面,重点完善支路网、打通断头路,对全镇6786个停车位进行整体规划和智能改造,至2025年,预计可新增约1.5万个停车位,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在医疗保障方面,形成了“步行15分钟就诊圈”。在城市环境提升方面,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建成7公里高埗碧道,推进南片区18条内河涌畅流活水工程、雨污分流工程等。
■高埗镇通过“拓空间”推动片区协同发展 高埗供图
把“拓空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记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高埗如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
郭荣新:高埗土地开发强度大,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是高埗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一招。我们坚持“产业主导”这一基本原则,举全镇之力,势要走好走阔“拓空间”这条开局之路。通过“拓空间”,加快城市更新,统筹土地收储,夯实工业基础,把握发展新风口,巩固和提升产业的先进性,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片区协调发展。
我们的“拓空间”强调产城融合、产业兴城和产业赋能。选取合作商时,除看重资本实力,还看重对方的城市更新经验,在产业上的能量。同步谋划“工改工”和旧村改造,推动城市更新与经济建设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将重点加快推动高埗村、上江城村、低涌村、草墩村等旧村改造和低涌第二工业区、上江城工业区、草墩工业区等“工改工”项目,更新面积达1900多亩。同时,制定并实施三至五年滚动计划,推进丽江地块、下江城地块、卢溪地块、欧邓地块、冠昌厂地块、护安围地块、昌兴居住教育用地、凌屋村统筹地块等地块收储工作。支持村组集体依法收回违规出让、转让、出租的土地。通过土地盘活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快速形成以点带面、南北中贯通、片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我们大力提升城市品质,争取年内消除黑臭水体;增强镇中心区与“三江六岸”高品质滨水空间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进落实优质项目、盘活集体资产等措施,加强城市环境治理,重视农村基层治理,力促村组集体增收减债。
■实践案例
全市首个国有超市型
智慧农贸市场落户高埗
7月15日,高埗第一综合市场升级改造后重新开业,这是全市首个国有资本超市型智慧化“莞篮子”标杆示范农贸市场。这是高埗响应全市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号召的具体行动。
高埗第一综合市场从形象、设施、管理、服务、文化五大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总投入约2000万元,用两个“40天”,完成场内面积约5500平方米、外立面近2400平方米、人行道近1100平方米的整体规划施工。
该市场增设及优化服务咨询台、星级洗手间、母婴室、公秤处、休憩处等公共服务区域;并融入高埗当地最具特色的“保安围扣肉”“高埗猪头皮”“冼沙鱼丸”等非遗美食主题国风墙绘元素,全面提升了农贸市场的内涵和形象。
■声音
“在这个平台(即升级改造后的高埗第一综合市场)上,我可以一键查询产品价格,自由查看经营户产品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还能利用智能电子秤获取精确数据,科技范儿十足,快捷又便民。”
——高埗市民李先生
文字:吴金华
摄影:郑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