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锚定目标勇向前,乡村蝶变谱新篇。当前,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纵深推进,东莞34个镇街(园区)、597个村(社区)正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创先争优,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纷纷通过“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等形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莞邑大地,处处是“树标杆、提品质、促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曲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正在唱响。
从提升镇村环境品质
到加快打造城市品质提升示范标杆,
东莞镇村正在多措并举,
努力描绘着一幅东莞提升城市品质的生动画卷。
随着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兴起,一幅幅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画卷在东莞徐徐展开,成为当地村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专题报道↓↓↓
松山湖
构建“一城两园”融合发展体系,重点推进与园区接壤镇村的“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实现城市品质、城市功能与园区相配套;推动生态园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建设松山湖高新区北、中、南部三大中心;加快环湖地区特色空间营造,构建“山水魅力客厅”;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实施城市家具提升工程,推进城市照明“暗区”整治。
滨海湾
强化土地连片改造精准施策,高效推进城市更新。推动信义玻璃厂搬迁改造。推动滨海湾青创城、站北市政配套小区、AI+未来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力争2023年启动首期约600亩拆迁工作。加快推动沙角电厂土地统筹开发,深入研究沙角电厂“土地共建”模式和实施路径。推动港澳码头搬迁及港澳新城开发建设。
中堂
推进不少于3个老旧村改造,加快建设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1个五大振兴全面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和美乡村标杆”。加快“美丽圩镇”“美丽田园”建设,推动鹤田、三涌、湛翠及吴家涌4个特色精品村建设,积极创建水乡特色示范村庄。
洪梅
布点建设一批职住一体的高品质人才创新创业社区,力争到2025年建设各类人才住房1200套以上。
望牛墩
建立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全力推进51项村级重点发展项目,力争到2025年村组集体净资产达32亿元、年均增长5%。
石龙
到2025年推动实现城市更新改造35.4万平方米,“工改工”27.5万平方米。
石排
加快推进水贝、黄家坣、谷吓、中坑等4个村连片改造项目拆除工作,扎实推进水贝袁屋村、横山村旧村等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到2027年,力争创建3个“亿元村”。
南城
以水濂、蛤地、石鼓、白马、周溪、袁屋边、西平、雅园8个社区为主线,打造充分体现中心城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厚街
高质量完成剩余19个特色精品村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公园、主干道等城市绿化景观,打造一批“绿美庭院”“绿美小区”。
横沥
在全镇范围内选择1—2个条件合适的自然村,打造连片改造的旧村示范样板,让原来的城中村变为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莞城
启动东莞首个老旧小区改造点工程EPC+O项目,作为全市首个集中连片改造项目,共涉及91栋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虎门
以鸦片战争博物馆及周边地区为主,建设虎门销烟历史文化旅游区一期景区(42公顷)、大人山文化公园(42公顷)等项目,打造84公顷的虎门销烟历史文化旅游区。未来5年,推动不少于23宗城市更新项目实现动工。
寮步
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示范街巷,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力争到2025年,50%以上村(社区)建成人居环境示范村(社区)。
桥头
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制定“亿元村”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实现村组净资产率突破5亿元。到2025年,全镇60%以上的村集体净资产超2亿元,村组两级纯收较2020年增长50%的目标。
樟木头
重点抓好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3大重点产业平台、5个社区标杆、7大攻坚提升行动,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链、面上开花”的发展格局。
黄江
打造五大振兴全面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和美乡村标杆”。到2025年社区公园普及率达100%,实现“美丽宜居村”全覆盖。同时,坚持“全面改造一批、整治提升一批、保护活化一批”,推进老旧村庄、城中村改造。
清溪
推动老旧村改造,完成2条市级、19条镇级老村旧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庄面貌整体蝶变升级。启动高品质示范样板工程建设,建设1条特色鲜明、集聚效应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至少1个五大振兴全面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和美乡村标杆”。
常平
进一步谋划推动“朗贝—板石”城市更新项目,优化“六大片区”城市空间结构,启动高品质示范样板工程,建设特色鲜明、集聚效应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东坑
投入约3.13亿元打造长约10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连通坑美村、塔岗村、丁屋村、黄屋村、彭屋村5个村;在丁彭黄片区打造具有浓厚本土乡村特色的“乡村韵味型”村级标杆。
高埗
到2025年,60%以上村(社区)集体总资产超1.5亿元,实现无分红村组“清零”、“美丽宜居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