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东莞把主题教育同服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抓好衔接联动,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惠及民生。


东莞日报社全媒体推出“办实事 解难题”栏目,聚焦全市各级各部门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的扎实举措和进展成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笃行不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东莞应有的贡献。







东莞在行动






27
长安:打好“2+3”产业牌 全力冲刺“千亿镇”




长安镇立足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全力打造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以及智能视觉、新能源配套和电子大健康的“2+3”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加速构筑“星月同辉”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长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2024年GDP破千亿元”的目标注入强劲的产业动能。>>详情




26
美丽圩镇建设的“横沥实践”




横沥以“头号工程”之势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全力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等方面,力促城乡风貌有质的提升,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努力打造美丽圩镇“横沥样板”。>>详情




25
国资国企服务东莞发展中心大局、解决民生领域热点问题




在市国资委的引领下,市属国企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两端发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重组整合成重要抓手。值得一提的是,国资国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行业优势,解决民生领域热点问题,用真情办实事,用服务暖人心,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详情




24
太暖了!校园无障碍改造,托起残疾孩子“求学梦”




2023年以来,突出问题导向,东莞市残联扎实推进校园融合无障碍改造,通过问需于民、整合资源等方式,有效破解了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通行难”“如厕难”等问题,助力他们打通求学的“最后一公里”。>>详情




23
“湾区制造”货物的东莞空港之旅




这是一条东莞与香港创新开辟的跨境贸易通道,是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海陆空联运项目,更是莞港合作的“超级项目”,被广东省列入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工作。它还是一个以服务企业、惠及企业为根本的项目,“湾区制造”货物在东莞有了“候机楼”,物流成本降低30%、时间成本降低20%,为广大企业带来了福音,推动东莞外贸高质量发展。>>详情




22
“定制”服务全覆盖 重大项目“加速跑”




东莞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通过创新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为广大企业提供优质、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详情




21
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全面推广“摘牌即动工”




为切实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项目提速落地,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东莞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相关镇街(园区)、部门参与,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服务模式。同时推广“摘牌即动工”模式,确保项目高效落地,让项目规划蓝图变成热火朝天的“施工图”。>>详情




20
樟木头官仓社区:以文学“破圈”发展 打造作家“实体村”




樟木头镇计划通过在官仓社区三家巷建设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努力把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打造成为集作家创作、研讨、活动、作品改编、版权交易、对外传播以及文学惠民、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作家村综合体,打造成为美丽圩镇建设的典范。>>详情




19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对症下药破解城市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2023年,东莞市把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提出治理交通堵点、拓展停车资源的目标。市交通运输局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方案,为全市交通运行效率提速护航。>>详情




18
东城以党建创新赋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生态




为让老人老有所养、食有所依,2019年以来,东莞市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建设工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48个长者饭堂投入使用,实现镇街(园区)全覆盖,努力让老年人在热乎饭中吃出幸福感。>>详情




17
东莞市教育局:拓空间、促发展 加速推进教育扩容提质




东莞深入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通过新建、改扩建、挖潜扩容等方式,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7万个,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在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出加速度。>>详情




16
市自然资源局:拓空间优格局 创新打造现代化产业园




市自然资源局坚持制造业当家,突出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资源问题,以“拓空间”为主线,贯彻“产业社区”理念,推动“拓空间”从个体项目向园区谋划,从增量拓展向增存结合、存量为主的路径转换,全面推进连片土地整备等工作。>>详情




15
一线跟踪 多维施策 松山湖推动重大项目加速跑




松山湖党工委把抓产业发展作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贯穿全过程,围绕破难题促发展,助力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动工投产达效。>>详情




14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涉企许可从“一堆事”变成“一件事”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深化“一照通行”改革,推动越来越多的涉企审批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将涉企许可“一堆事”变成了“一件事”,不仅显著提升了市民的体验感和幸福感,也为“双万”城市东莞的营商环境持续加分,更用“办实事 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理念。>>详情




13
东坑“丁彭黄”片区:三生融合绘美景 都市桃源入画来




东坑镇紧抓“丁彭黄”片区入选首批全省典型村、全市典型村的契机,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以“美丽圩镇”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着力实现产业味、人情味、旧村味“三味协调”,力争将“丁彭黄”片区打造成有人气、有烟火气的城市“桃花源”,带动片区集体效益、群众收益、群众幸福感“三提升”。>>详情




12
东莞市住建局:“绿色通道”助企提升生产效能




为了让企业早投产早受益,东莞加快推进“完工即投产”改革,打造“完工即投产”绿色通道,全力提升重大项目落地效率,在全省率先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完工即投产”的创新改革,让生益电子等一系列项目受益。>>详情




11
东莞市水务局:打通供水“最后一米” 让市民用上放心水




市民用上干净水、优质水的背后,是东莞水务部门用真招、实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市水务局多措并举推进居民住宅小区抄表到户工作,优化供水系统,解决百姓“老大难”问题,让“历史问题”不再遗留。>>详情




10
望牛墩:“拓空间”拓出产城“新天地”




望牛墩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拓空间”一线,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一场“空间革命”,力争拓出新生活、拓出高质量、拓出新产业,不断积蓄发展新势能。>>详情




09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柔性执法”化解企业“环保难题”




今年以来,针对生产企业的污染防治问题和群众环境投诉,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环保暖企先锋行”活动,把企业的“急难愁事”当作环保服务的“心头大事”,推行“柔性执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通过“体检帮扶”释放“生态红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详情




08
东莞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让企业员工“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锚定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目标,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主动走进企业提供高品质、贴心温暖的医疗保健服务,畅通企业健康服务就医“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病人上门找医生看病”向“医生上门服务病人”的转变,让员工们“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详情




07
12345热线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不断健全完善部门联动解决问题机制,着力加快群众诉求办理和结果反馈进度,全力协调解决市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办实事、解民忧”的具体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详情




06
“企莞家”+服务专员 为企业送去“及时雨”




聚焦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优化提升“企莞家”服务项目,沉下心为企业送去“及时雨”,一批批服务专员正行走在基层间。>>详情




05
凝聚企业发展“两新”力量 破解留人难题 下沉一线服务




从号召到主动,从单一到丰富,只是东莞市在“两新”领域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带来积极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牢牢把握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让在莞务工的流动党员实现了“务工不误学,流动不流失”,凝聚了引领“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详情




04
老旧小区“瓶改管” “点燃”市民新生活




老旧小区“瓶改管”项目是东莞市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东莞城管部门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诉求、具体情况具体施策等举措有效破解了“沟通群众难”“项目施工难”等突出问题,让“瓶改管”这项民生实事切切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详情




03
长者饭堂送餐入户 老人吃出幸福感




为让老人老有所养、食有所依,2019年以来,东莞市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建设工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48个长者饭堂投入使用,实现镇街(园区)全覆盖,努力让老年人在热乎饭中吃出幸福感。>>详情




02
东莞打造小区纠纷诉源治理新“枫”景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联手沙田镇创建全国首个专为小区纠纷而设的“幸福港湾”诉源治理中心,努力化解发生在小区居民之间的各类纠纷,用法治之光为社区增添了新的“枫”景,使社区成为居民更放心、更安心的港湾。>>详情




01
联动预警化解劳动纠纷 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 




走进石龙镇综治中心的大门,抬头就可以看到“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牌匾高高悬挂在正中央。近日,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石龙镇以“联动预警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法”入选,是广东4个受表彰的单位之一。>>详情




相关专题推荐



©2023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