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是一个标志物,又不止于标志,她还是城市向上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时间记忆”,承载城市居民的理想和对未来城市的向往。东莞日报推出“我在东莞建地标”系列报道,一起记录和见证东莞地标的建设,通过参与建设的每个个体,看到人与城市的共同奔赴!



刘阳:两年半,挑战“绿色施工”275米超高层建筑!




作为华润置地中心项目第二高建筑楼体、高达275米的东莞银行总部大厦项目的总工程师,刘阳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让平面图纸上的高楼,复刻到现实生活中,一砖一瓦、平地起高楼的实践过程,谈及这个过程,他笑着说,就和孕育的过程一样,从准备,到降生,再陪同他一起长大。是挑战,更是成长,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详情



韩泽迁:与时间赛跑!顺利完成铝合金模板首次拼装


入职四年来,从通宵打混凝土的施工员到成为一名栋号长,他始终以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规范自我,从知之甚少到得心应手,他在项目中不断吸取成长养分,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稳步向前。>>详情









陈斌:地下9米基坑,是深度更是耐心和技术


作为中建五局东莞银行总部大厦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及质量安全管理的栋号长,陈斌介绍说,进场后项目团队受场地限制,施工平面布置无法顺利展开,而在条件极度受限的情况下,他和团队突破重重困难,在腊月二十八日,团队顺利打出地下9米基坑深度,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后续施工。>>详情






侯维山:77小时连续作业,底板顺利完成近1.4万方混凝土浇筑






侯维山是东莞银行总部大厦项目的生产经理,进入公司17年,有着20余年工作经验,曾经负责万江污水处理厂、松山湖华为E1、B2厂房、东莞市公安局改扩建项目等项目的现场智能化建造监管工作,由于突出的工作表现,曾多次荣获中建五局东莞分公司“建设先锋”称号、获多个职能部门表扬信表扬,对项目的一线施工进行工序监督,工人管理,安全和质量保障等工作全面管理和负责。>>详情









朱佳:当好工地“管家”,用数字精准构建建筑生命

在项目中,每个数字都承载着建筑的生命力。入职16年,朱佳一路摸索,一路前行,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在这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用精准的数据为工程提供了坚实支撑。在砂石瓦砾和钢筋铁骨中,用女性的细心耐心和坚毅,撑起城市建设的“半边天”,展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详情






王建南:在东莞率先应用AI技术,

给升降机按上“智脑”

在东莞南城商贸金融大厦项目施工现场,王建南在做最后的调试准备,据悉,他参与建设的智能施工升降机实施应用,是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在东莞鲜有的通过融合自动控制功能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升降机机器人项目。他笑着说,未来在项目上,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器人来接手那些繁重、重复、枯燥的工作,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才有的情节,而将是一种常态。>>详情









每到警察节,妇女节,

劳动节,医师节……

东莞的地标也会一起亮灯

向每一位城市的奋斗者致敬

点亮和记录凡人微光。

而同样值得被看见的

还有无数默默奋斗在

城市基建项目一线的人们。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

他们的“作品”也成为见证城市发展的

一个又一个的注脚。

向辛勤的城市建设者们致敬!









精彩专题推荐
©2024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