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嗦虾季,啤酒小龙虾,夜宵乐开花。
#小龙虾身价暴跌#
#小龙虾价格或跳水成春游野餐主流食材#
#今年第一顿小龙虾#
关于“小龙虾”的微博话题近日频频登上热搜。
街边小摊、大排档、夜市……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小龙虾又名克氏原螯虾,是美螯虾科原螯虾属节肢动物,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物种。克氏原螯虾在欧美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食用,并迅速成为热门食材。克氏原螯虾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是优质水产品。
1只普通小龙虾,可食部分大约是9克,100克的话,相当于吃十来只小龙虾,想想也挺过瘾,那么这十来只小龙虾,都有哪些营养呢?
高蛋白
低脂肪
锌含量很不错,为2.79毫克/100克,吃100克小龙虾就能分别满足一般男性和女性每日锌需求量的22%和37%了。
缺锌会让人挑食,严重还会导致异食癖,也影响大脑功能、影响伤口愈合、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富含硒
硒含量高达39.36毫克/100克,是对虾的2倍,更是猪里脊的近5倍。吃100克小龙虾就能满足一般人群每日硒需求量的66%了。
硒可以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缺硒会导致免疫力降低,也可引起生长迟缓及神经性视觉损害。
富含
视黄醇
视黄醇含量为77.6毫克/100克,这种成分可以帮我们缓解视疲劳,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保护眼睛。
🚫虾脑袋是垃圾处理厂
你以为虾头大补?其实是解毒器官集中营!重金属、寄生虫、脏东西全堆在这里,重金属含量比虾肉高3-5倍。记住:吃虾先拧头,直接扔掉最安全!
🚫虾黄是胆固醇仓库
那坨橘黄色的“精华”其实是消化腺,等于胆固醇和污染物的仓库。野生虾黄可能含重金属,养殖虾黄也是胆固醇炸弹。建议:最好整块挖掉不吃!
🚫虾线是泥沙快递站
虾背上那条黑线是小龙虾的消化通道,塞满了泥沙和微生物。虽然煮熟能杀菌,但口感像嚼沙子。处理技巧:揪住尾巴中间那片甲,一拉就去掉整条虾线。
🚫虾壳是补钙骗局
虾壳的钙质人体根本吸收不了,反而容易粘着重金属。正确吃法:剥壳吃肉最安心,嗦壳不如喝牛奶!
⚠️ 重要提醒:
吃小龙虾前一定要高温煮透,煮透!
自己处理记得戴手套防划伤,防划伤!
若食用后24小时内出现肌肉酸痛、酱油色尿等症状,需警惕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应立即就医。
小龙虾嘌呤含量≈174mg/100g(相当于半杯啤酒)。安全吃法:每月最多吃1次,每次不超过10只,必须白水煮(避免汤汁增加嘌呤)。
对甲壳类过敏的人:可能出现荨麻疹/嘴唇肿胀/呼吸困难等反应。特别提醒:严重过敏会引发窒息,出现症状立即就医!
危险部位:虾头里的虾黄胆固醇≈250mg/100g(接近1勺猪油含量)。健康吃法:去掉虾头吃虾肉,每次不超过15只,避免油炸做法
寄生虫风险:未煮熟的虾可能携带寄生虫(特别是野生虾)。
安全准则:孕妇吃虾必须全熟,儿童建议剥壳后吃虾肉,避免呛噎。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是“我全都要”,而是“精准打击”。
记住这份顺口溜:
虾头虾线请走开,虾黄浅尝就收手
白灼清蒸最养生,麻辣爆炒偶尔秀
特殊人群守底线,健康才能吃到久
· 综合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湖北日报百家号等
· 制作:东莞报业传媒集团融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