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成就

过去的五年

是极其特殊、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

东莞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GDP初步预计202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成为千万人口特大城市

  • 彩虹下的魅力都市
  • 松山湖科学城
  • 华为溪流背坡村
  • 东莞生态园
  • 滨海湾新区
  • 厚街夜景,广州珠江新城“近在咫尺”
  • 东莞西站
  • 东莞篮球中心
  • 在脱贫攻坚战中,东莞因地制宜,助力对口帮扶的韶关、揭阳和云南昭通等地发展多种形式产业,“造血”功能强劲。

  • 五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

  • 疫情发生以来,东莞全体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一时间构筑四道防线,合力经受住了疫情的“大考”。

  • 五年来,东莞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如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 近年来,土桥村的集体收入连年增长,成为了富裕、幸福的现代乡村。“要让全村人跟着党走,听党的话,必须坚持一心为民的宗旨观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迎接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在东莞即将迈入万亿GDP之际,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东莞日报社深入开展“迎接党代会 跨省大调研”。调研采访组历时一个月,前往深圳、合肥、长沙、苏州、佛山、泉州等国内万亿城市,解码产业加快升级、招商提质提级的密码,挖掘他们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基层治理的经验,探寻他们提升人口素质、树立城市品牌的秘诀,为东莞在万亿GDP新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的东莞速度,在千万人口新基数上打造城市与人共生共荣的东莞样本提供参考。
在深圳,无论是“年轻”的北站社区,还是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历程的大冲社区,在推动基层治理过程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多元共治,激发居民家园意识,向着“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目标迈进。

作为深圳首创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土地整备经过近十年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有效的经验。尤其是在龙华区,土地整备工作已经从最初的探索迈入高效运作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成为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
历时十四年,从一座存在感很低的江淮小城、“中国最大县城”到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强”,GDP从千亿到跨入万亿俱乐部,实现华丽逆袭——“合肥之变”已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学的典型范本。

在实践中,合肥坚持“以投带引”,依托三大国资平台,先后投资京东方,押注半导体,接盘科大讯飞,引入蔚来、大众,投资维信诺等,“每战必打、每打必赢”的产业投资,让合肥笑傲江湖,也给合肥贴上“最牛风投城市”标签。
对比东莞与泉州,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是地级市,制造业大市、外贸大市。东莞的周边有广州和深圳两座超大城市,泉州则有省会福州和副省级城市厦门,同样面临人才集聚不足、周边城市虹吸的情况。但较之东莞,泉州是民营制造业重地,产业结构更偏传统,但却书写出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泉州经验”。

同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佛山顺德也面临着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的挑战。三年前,顺德打响“村改”攻坚战,坚决啃下“村改”硬骨头,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东莞镇村工业园改造如何更进一步克服重重阻碍?

当前,南海正如火如荼开展新一轮土地改革。可以看出,“连片”成为南海地治改革的关键词,要破解的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时代就开始留下的土地碎片化问题。这也是珠三角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敢为天下先的南海,努力探索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的模式,改出新空间,改出新南海。
对比东莞与泉州,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是地级市,制造业大市、外贸大市。东莞的周边有广州和深圳两座超大城市,泉州则有省会福州和副省级城市厦门,同样面临人才集聚不足、周边城市虹吸的情况。但较之东莞,泉州是民营制造业重地,产业结构更偏传统,但却书写出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泉州经验”。

既不靠海,又没有名山大川,在“南深圳、北武汉”两面夹击下的长沙,这些年却接连收获新晋网红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夜经济十大影响力城市等一张又一张崭新名片。长沙的秘密在哪?东莞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东莞、苏州两地在工业发展上,有着颇多相似之处。时至今日,不管是苏州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还是“东莞制造”迈向“东莞智造”,转型升级仍然是两座城市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匠心之城”。苏州350万产业工人队伍中技能人才就有200多万。那么,同样处在全国最具活力经济带,以制造业为最大优势的制造业名城,东莞最需从苏州汲取哪些养分呢?
©2021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