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1940年10月,身处战乱中的中大师生,从云南澄江迁入粤北坪石,直至抗战胜利返回广州。任教于中大的教授学者被称为“坪石先生”,在这些中大“坪石先生”中不乏“莞籍坪石先生”,如邓植仪、容肇祖、郑师许、陈安仁、吴壮达、何作霖、邓盛仪、袁镇岳等。

      “莞籍坪石先生”专题系列报道,力求通过还原这段特殊时期的感人故事,传承优秀文化,彰显大家风范,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继续注入不竭动力!

系列报道引共鸣

东莞文史专家李炳球:

       弘扬“莞籍坪石先生”在硝烟中坚持教书育人、治学研学、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

▲东莞文史专家李炳球先生详解“莞籍坪石先生”

东莞市文联主席周汉标:

       弘扬先贤在硝烟中坚持教书育人、治学研学、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体现了本土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作家詹谷丰:

        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建立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对先贤崇敬的态度之上。系列报道让读者耳目一新,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摄影家陈锦波:

       带领读者重温历史,引起东莞广大文化工作者、文史作者的极大关注,更好地传承东莞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别具意义。
虎门文史工作者陈梓英: 

       于悲愤中涵养浩然之气,于烽火中培养栋梁之材,系列报道获得这么高的关注、这么好的反响、这么多的点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您好!莞籍坪石先生

邓植仪


邓植仪:兴农恋土惠故土 脚踏实地功载地

        邓植仪毕生从事农业教育和土壤研究事业,是我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开拓者和土壤科学奠基人之一。


容肇祖


容肇祖:拾寒琼于芳草 著潜德之幽光

       容肇祖出身东莞书香世家,北上求学受教于诸多大家,穷尽一生潜心治学传承国学文化。


郑师许


郑师许:毕生文史雕琢 懿言嘉行为教

       郑师许年少坎坷求学终成史学大家,历任多所知名大学教授,筹建多所中学发展家乡教育。


何作霖


何作霖:汾溪河畔走出法学名家

       何作霖在中国法学教育上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堪称日本公法学鼻祖,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一代巨擘。


吴壮达


吴壮达:探地北天南 著宝岛风华

        吴壮达毕生致力于地理教育事业、地理学研究工作,结缘台湾治学著述,《琉球与中国》主张山河统一,《日月潭》描绘秀美风光。


陈安仁



陈安仁:金鸡岭下著作等身

       陈安仁是史学系出版专著最多的教授之一,离开中山大学时,其共出版73本著作,用“著作等身”形容绝不夸张。

影像·坪石记忆

图片

战火纷飞下的坪石古镇

见证历史的坪石古镇

中山大学师生在坪石艰苦求学,写就动人回忆

当年到达坪石的码头

当年的中大研究院所在地

坪石金鸡岭

中大在坪石的诸多教学旧址

坪石老街

中大文学院坪石旧址

中大坪石法学院旧址

视频

▲下载i东莞APP,了解更多资讯!


©2020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