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东莞。20年前,东莞落子三镇交界之地,“世界工厂”迈向产业转型升级,20年后,“世界工厂”里长出科创之花。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活动举行,东莞将深度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松山湖的设立,是东莞20年前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松山湖科学城则是立足世界经济发展,东莞以科技创新的新面貌再出发的重大举措。东莞再一次抓住了时代机遇,松山湖正式开启由“园”向“城”的巨大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直言,在全国10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里,松山湖高新区因为松山湖科学城这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
“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对于科技创新的未来充满期许。
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源头创新强力引擎,在不远的未来,将催生出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蓬勃发展态势,深度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
松山湖科学城的重点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工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
松山湖科学城三大重点规划基本完成,规划引领科学城创新发展局面逐步形成。从顶层设计、科学专项规划、空间支撑三个方面,描绘松山湖科学城的蓝图。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为营造更优更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松山湖积极完善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体系。
根据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时间表”:到2022年,全面完成建设布局;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到2050年,科学城全面建成,跻身全球著名的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2021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